欧宝体育APP下载_欧宝体育平台-在线官网

图片
绍兴市欧宝体育APP下载_欧宝体育平台-在线官网:进一步推进全市基层应急和消防管理制度化、高效化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
  发布日期:2023-11-27 21:03  浏览量:

为深化基层应急和消防管理“四大体系”建设,进一步夯实基层应急消防工作基础,提升基层在隐患排查、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等方面能力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拟定《欧宝体育APP下载_欧宝体育平台-在线官网:进一步推动全市基层应急和消防管理制度化、高效化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欧宝体育APP下载_欧宝体育平台-在线官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风险隐患“防范在早、化解在小”和灾害事故“救早、救小、救了”,为推动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发展、平安护航杭州亚运营造良好环境。

二、重点任务

(一)进一步夯实改革成果

1.强化目标导向。以重点实现乡镇(街道)内设机构建成率、工作人员配备率、数字化应用延伸覆盖率、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组建率、应急物资装备和减灾生活物资标准化配备率、“多案合一”综合应急预案编制率“6个100%”的近期目标及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火灾数压降等18项的中期指标为导向,以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为标准,持续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指数、消防安全“枫桥指数”全过程动态评价。(市安委办、市消安办、市级相关部门和各区、县〔市〕政府、乡镇〔街道〕落实)

2.梳理重点任务。继续深化乡镇(街道)应急和消防安全委员会(以下简称“应消委”)“1+X”责任体系,完善应急和消防日常工作制度;出台各行业部门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清单,明晰部门与乡镇(街道)具体职责;推广“可应用”的智能防控体系,延伸指挥救援等数字化应用至乡镇(街道);推动应急管理和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融入“基层治理四平台”,优化基层网格;制定宣教计划,开展全员培训;深化推进“快响直达”应急救援网络建设。(市安委办、市消安办、市级相关部门和各区、县〔市〕政府、乡镇〔街道〕落实)

3.加强指导保障。各地各部门要乘势而为,结合大调研大走访活动安排,加强对基层应急和消防管理工作的指导,协同推进“防、救、宣”一体化各项工作。加快落实人员编制,实现“定岗、定责、定员”。加强执法车辆装备配置,落实与财政增长相匹配的经费保障机制。(市安委办、市消安办牵头,市委编办、市、县财政局配合,各区、县〔市〕落实)

(二)进一步融入基层治理体系

1.贯通治理平台。在各乡镇(街道)“141”基层治理平台中增设“应急管理和消防安全”模块,融入工业企业在线、防汛防台在线、森林防灭火在线、消防安全风险防控和指挥救援等应用,打通除险保安、防汛防台、智慧消防等平台与基层治理四平台数据屏障,实现数据共享,推动“应急管理和消防安全”模块在基层治理平台中高效运行。(市委办、市委政法委牵头,市安委办、市消安办、市减灾委、市大数据局配合,各区、县〔市〕政府、乡镇〔街道〕落实)

2.强化条线履职。在贯通“141”基层治理平台基础上,落实乡镇(街道)“1+X”责任体系,制定内部各业务条线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防灾减灾责任分工鱼骨图,在“141”基层治理平台内对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防灾减灾的巡查处置等任务进行分类分线派单,强化乡镇(街道)应急和消防办公室(以下简称“应消办”)与其他业务条线分工协作,切实提升基层末端治理效能。(各区、县〔市〕政府牵头,乡镇〔街道〕落实)

3.提升网格队伍。将安全生产、消防安全、自然灾害等风险隐患巡查等工作纳入“141”基层网格员职责,根据各乡镇(街道)实际需求,对网格员定向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并落实《检查清单》人手一册,全面提升网格员队伍履职能力;推行“网格化+铁脚板”工作模式,逐村、逐企、逐户“过筛子”开展安全检查、宣讲和应急救护等活动,全面摸清各自网格安全风险隐患底数。(市委办、市委政法委、市安委办、市消安办牵头,各区、县〔市〕政府、乡镇〔街道〕落实)

(三)进一步明晰工作职责

1.优化基层组织架构。持续深化乡镇(街道)“1+X”责任体系,将乡镇(街道)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防汛防台、森林防灭火等议事协调机构,统筹纳入应消委职责,进一步明确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委员会主任,党委班子且排名靠前的政府副职或以上领导具体分管,并根据各地实际,综合应急消防救援站负责人可在应消委(办)挂职(兼任)副主任。(市安委办、市消安办牵头,各区、县〔市〕政府、乡镇〔街道〕落实)

2.厘清部门与属地职责分工。各级行业管理部门根据监管行业领域的专业性、技术性要求,围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等内容,进一步明确部门与乡镇(街道)的分工事项、职责关系,建立权责清晰的监管事项清单,各级行业管理部门、各乡镇(街道)严格按照权责清单依法行政,对各自监管范围内行业、领域、项目等事项统筹规划、科学施策,切实发挥好行业监管和属地管理的作用。(市级专委会成员单位牵头,各区、县〔市〕政府、乡镇〔街道〕落实)

3.发挥基层派出机构综合治理作用。强化乡镇(街道)应急和消防管理工作体系建设,积极探索优化乡镇(街道)公安派出所、综合执法队、自然资源所等多方协作机制,充分发挥各基层派出机构在小微企业、出租房、餐饮、店铺、自然灾害等多领域的应急和消防监督检查和宣传教育作用,持续抓实基层应急和消防安全工作。(各市级相关部门牵头,各区、县〔市〕政府、乡镇〔街道〕落实)

(四)进一步发挥“快响直达”应急救援网成效

1.加快站点布局建设。各区、县(市)要按照综合应急消防救援站分配要求,加快营房新(改)建及相关装备配置,对纳入“十四五”规划的7个救援站点,按照《国家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高标准规划建设;其他45个乡镇(街道)救援站点按照“六有”(有独立营房、有人员编制、有装备物资、有执勤制度、有保障措施、有安防体验馆)标准规划建设,到2023年底,新(改)建综合应急消防救援站52个,实现全市103个乡镇(街道)救援站点全覆盖。(市安委办、市消安办牵头,市、县财政局配合,各区、县〔市〕落实)

2.推动站点力量下沉。按照“防救一体”原则,推动“快响直达”综合应急消防救援站纳入基层网格,承担火灾、台风洪涝、地质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预防、应对和救援职能,并归属地乡镇(街道)统一管理;通过制定绩效考核办法,综合评估各站点运行效能等方式,促使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分片包干,深入村(社)、企业(场所),开展隐患排查、宣传教育、应急演练,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市安委办、市消安办牵头,各区、县〔市〕政府、乡镇〔街道〕落实)

3.加强站点辐射作用。以乡镇(街道)综合应急救援站为圆心,立即摸排战斗力覆盖范围内各类专业救援力量清单,包括村、企救援队伍和社会救援力量等,并与其保持联络,联勤联动、共训共战,形成全覆盖应急救援网络。乡镇(街道)综合应急救援站要因地制宜,根据所在乡镇(街道)及周边工业产业、易受灾害特点,有针对性地对村(社)、企业加强火灾扑救、防汛防台、森林防灭火等基本技能培训,切实提升“救早救小”能力。(各区、县〔市〕政府、市消安办牵头、乡镇〔街道〕落实)

(五)进一步推动执法监管向末端延伸

1.优化执法体制机制。借势“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将前期制定34项应急管理、19项消防执法事项目录化清单赋权至乡镇(街道),探索限额赋权方式,并逐步扩大到全部执法事项。结合乡镇(街道)实际,制定《现场执法检查手册》和赋权事项“标准化办案指引”,建立执法办案规范标准,切实推动执法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各区、县〔市〕政府牵头,乡镇〔街道〕落实)

2.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对乡镇(街道)执法人员通过网上教学、集中授课、实践观摩等方式进行全覆盖培训,提升执法人员业务能力,提高乡镇(街道)执法水平。加强乡镇(街道)执法规范化建设,有条件的可以聘请法律顾问,减少执法风险。(各区、县〔市〕政府牵头,乡镇〔街道〕落实)

3.加大监管执法力度。聚焦高风险企业、高风险环节、易导致群死群伤生产经营单位和易发多发的违法违规行为,持续加大执法力度,各乡镇(街道)原则上对辖区内重点企业每月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加大检查处罚力度,加强行刑衔接案件办理力度。(各区、县〔市〕政府牵头,乡镇〔街道〕落实)

(六)进一步推进常态化宣教

1.明确行业主管部门宣教职责。各区、县(市)专业安委会牵头部门围绕各地重点领域风险情况,制定宣传重点清单,并对各乡镇(街道)分管领导、办公室工作人员每年开展不少于2次业务指导及培训教育,重点对所属行业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隐患排查、监管执法等内容开展宣教,提高乡镇(街道)履职能力。(各区、县〔市〕政府牵头,乡镇〔街道〕落实)

2.完善乡镇(街道)宣教体系。各乡镇(街道)每年初制定培训计划,明确科普宣教重点,对村(社)应急管理员、微型消防站队员、网格员及企业安管员等人员每年开展不少于2次的应急管理和消防安全业务培训;加强举报奖励制度在各网格落地,鼓励群众、企业员工勇当安全生产“吹哨人”;督促辖区企业依法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特种作业人员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非煤矿山、金属冶炼企业主要负责人、安管员100%持证上岗。(各区、县〔市〕政府牵头,乡镇〔街道〕落实)

3.提高公众安全意识。市、县专业委员会成员单位、各乡镇(街道)、各村(社)要按照各自职责职能,充分运用全市建立的62个应急消防体验馆,广泛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五进”活动,积极发动志愿者、群团组织和社会应急力量广泛开展应急消防安全知识宣传,强化市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各区、县〔市〕政府牵头,乡镇〔街道〕落实)

(七)进一步完善保障体系

1.建立基层力量配置标准。各区、县(市)根据乡镇(街道)经济辖区面积、常住人口、市场主体数量、森林覆盖面积以及工作任务等因素,综合考虑辖区产业结构、经济保障、灾害预防等方面因素,按照A类乡镇(街道)不少于15人(至少4名行政或事业编制在岗人员);B类乡镇(街道)不少于10人(至少3名行政或事业编制在岗人员);C类乡镇(街道)不少于5人(至少2名行政或事业编制在岗人员)的标准配置乡镇(街道)应急和消防管理办公室人员,其中具有行政执法资格人员均不少于2名。(各区、县〔市〕政府牵头,乡镇〔街道〕落实)

2.规范建设“四室一中心”。全市统一设计基层应急和消防管理机构标识标牌,A类、B类乡镇(街道)合理设置“四室一中心”(有统一标志标识的办公室、询问室、会商室、救援指挥室和物资保障中心),C类乡镇(街道)可根据实际挂牌设置“四室一中心”场所。各乡镇(街道)根据所辖地区的自然灾害风险、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合理配置所需的应急装备,其中502个多灾易灾村(社),要按照“六个一”(一张责任表格、一套监测预警设备、一批防汛救灾物资、一套应急通讯设备、一台应急发电机、一台排水泵)落实应急准备。(各区、县〔市〕政府牵头,乡镇〔街道〕落实)

3.按需落实经费保障。各区、县(市)财政要支持基层应急和消防管理基础建设,设立经费保障标准。对各地建设过程产生的经费及时予以保障,开展“枫桥式”应消办创建评比活动,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工作人员进行评优评先并奖补,保障相关人员享受补贴待遇。加大对社会救援队伍、志愿者救援队伍的支持帮扶力度,对参与救援、竞赛、训练等情况给予适当奖补。(各区、县〔市〕政府牵头,乡镇〔街道〕落实)

(八)进一步将应急消防体系向村(社)延伸

1.夯实村(社)应急消防组织体系。以村(社)应急消防管理工作组组建率、应急消防突击队组建率、应急消防管理员配备率3个100%为基础要求,结合村(社)实际,明确“一组一队一员”工作职责任务清单,推动履职尽责规范化、标准化。(各区、县〔市〕政府牵头,乡镇〔街道〕落实)

2.完善村(社)安全风险排查机制。构建完善村(社)应急消防的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流转、分级处置、结果反馈闭环系统,确保基层风险隐患第一时间识别上报处置。建立沿街店铺、居住类出租房屋、社区文化礼堂等风险管控工作制度,加强地质灾害风险区、小流域山洪危险区、危旧房风险区、山塘水库及消防安全等巡防巡查,明确责任网格和责任人员,及时消除隐患。(各区、县〔市〕政府牵头,乡镇〔街道〕落实)

3.强化村(社)应急消防能力建设。在原有网格队伍基础上,从村(社)干部、专职村(社)工作者、村(居)民代表、小组长、楼道(栋)长、志愿者等人中,按照工作意愿、能力水平等综合素质筛选出网格储备力量,不断完善优化网格队伍。引导、鼓励具有安全生产、消防、防灾减灾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加入村(社)志愿者队伍;整合部门派驻站所、村(社)工作者、物业人员、消防员、属地企业、社会救援队伍等各方力量,组建一支30人左右的应急消防突击队,由乡镇(街道)统一训练,遇突发险情第一时间组织开展自救互救。(各区、县〔市〕政府牵头,乡镇〔街道〕落实)

三、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把基层应急和消防管理制度化、高效化改革建设工作列入考核考评体系。政府领导亲自部署研究,全过程抓落实;市、县两级安委办、消安办及专委办要加强指导检查,定期通报进度;各乡镇(街道)要坚持实体化、常态化运作基层应急和消防管理安全委员会,稳步推进改革建设工作。

2.统筹协调推进。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按照市政府提出的目标要求,统筹推进建设工作;市、县两级安委办、消安委办要加强与属地财政、人力社保、建设等部门联系,在资金保障、土地供应、工程监管、人员编制等方面争取支持、配合,合力推进建设工作。

3.确保工作成效。各地要对照《实施意见》,细化分解改革任务。由市安委办、市消安办牵头、各地落实推进、其他相关单位全力配合,要坚持高标准规划和建设,确保基层应急和消防管理改革工作取得实效。

 

附件:全市基层应急和消防管理制度化、高效化改革工作任务清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366*768以上分辨率浏览
地址:济南市泉城路73号 邮编:250011    
鲁ICP备05038982号 欧宝体育APP下载_欧宝体育平台-在线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