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宝体育APP下载_欧宝体育平台-在线官网

图片
宁波市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情况
  发布日期:2023-11-27 20:59  浏览量:

应急救援是指针对突发、具有破坏力的紧急事件采取预防、预备、响应和恢复的活动与计划。主要目的是控制紧急事件发生与扩大;开展有效救援,减少损失和迅速组织恢复正常状态。主要包括4个基本步骤,预警与评估、组织与指挥、救援与救助、恢复与重建。应急救援工作的效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欧宝体育APP下载_欧宝体育平台-在线官网:总书记多次就应急救援、有关事故灾害应对处置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近年来,宁波市认真贯彻落实欧宝体育APP下载_欧宝体育平台-在线官网: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应急管理部和浙江省委、省政府推进应急救援、应急指挥规范化建设部署要求,积极推进应急救援、应急指挥规范化建设,全面提高我市应急力量救援队伍的综合素质,健全完善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切实增强应急指挥、应急救援实战能力。今年以来,已妥善处置海曙龙观乡“3.11”森林火情、“5.3”奉化区西坞街道民房倒塌、“6.1”杭州湾跨海大桥危化品槽罐车泄漏、“6.24”绕城高速宁波北往横街方向横街匝道口3车追尾等事故。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政策引领、建强支撑,做实应急救援保障。强化政策引导。2019年我市应急管理机构改革以来,先后印发《应急救援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市安全生产社会应急救援联动队伍管理办法》《市社会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办法》《加快推进乡镇(街道)综合救援队伍建设的通知》《宁波市乡镇(街道)综合救援队伍建设标准》等一系列文件,着眼“培育、规范、提高”目标,抓好应急救援队伍“育、管、用、扶”等重点工作,持续推进应急救援队伍规范化建设。加强财政投入。加强应急救援队伍资金补助力度,市应急、财政部门联合印发《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每年市财政给予市级应急救援队伍专项补助200余万元,各区(县、市)也制定相应的补助办法。统筹物资调度。市减灾办、市应急管理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联合出台《宁波市应急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办法》,明确按照分级负责、分级储存、分级管理和属地为主原则,由应急管理部门提出应急救灾物资需求,负责下达应急救灾物资前置和调拨指令,组织落实救灾物资调用;发改部门负责按需求收储、轮换和日常管理;财政部门负责资金保障。目前,全市通过省平台已归集22个系统1600余个物资仓库1600余种230余万件物资。另外我局还建立2个应急物资联勤基地,由基地应急力量进行日常管理和运输,队伍和物资随时接受应急指挥中心的指挥调度。

(二)政治建队、素质强队,铸造应急救援铁军。推进县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采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依托消防、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推动所有区(县、市)建成“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县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提升综合应急保障能力,积极参与各类灾害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全面建设镇乡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依托专(兼)职救援队或者专职消防队,整合民兵、治安巡逻队员、警务人员、医务人员、企业应急人员等力量,全面推进乡镇(街道)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全市计划建立乡镇综合救援队伍125支,目前已建88支,承担乡镇(街道)各类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先期处置、社会救助和相关企业的预防性检查、预案编制指导、救援队伍培训等职责。同时,依托2023年我市实施的重点乡镇(街道)应急消防管理能力高水平提升行动,强化基层应急监管力量、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明确基层应急消防管理所统筹协调综合应急救援队、政府专职消防队、综合森林火灾应急救援队等队伍。加快建设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推动市、县两级负有应急管理职能的危险化学品、矿山、地震地质灾害、抗洪抢险、房屋建筑工程、公共设施、轨道交通等部门完成本行业、领域专业应急队伍建设,已有防台防汛队伍335支近15000人;市级危化品专业救援队伍10支700余人;乡镇(街道)专职消防队(综合救援队)68支,大型企业消防队22支,共有队员1100多人;村一级志愿消防队991支,共有队员6000余人;微型消防站4303个,队员1.4万余人。提升森林防灭火队伍专业扑火能力。已建成市级综合森林火灾救援队伍8支、县级综合森林火灾救援队伍14支,核准编制345人,已完成人员招聘260余人,队员工资按照县级合同制消防队员标准执行,每年给予100万人身意外保险。落实建队资金6780万元,14支队伍完成营房选址,均为独立营房,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将全市划分为东、南、西、北4个救援圈,制定全市跨区域增援力量调动方案,建立完善队伍跨区域联训及演练拉动制度。3年来市县综合森林火灾救援队伍成功处置了200多起火情,实现了森林火灾“打早、打小、打了”目标。探索建设地面航空应急救援示范队伍。积极推动城市消防、医疗救护、危险化学品处置、海上救援、森林防灭火、防汛防台、地质灾害、电力电信保障等类型的地面航空应急救援示范队伍建设,已建成8类 22支地面航空救援队伍,队员约有260人。持续深化社会应急力量培育管理。建立高效协同的社会应急力量救援队伍参与灾害事故抢险救援行动现场协调机制,全市共有社会救援力量30支,拥有核心骨干队员1130人,志愿者2650人,涵盖城市搜救、高空绳索救援、山地救援、水上搜救、潜水救援、医疗救助和后勤保障等。积极夯实村(社)应急力量。按照基层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要求,村(社区)基本建成一支30人左右的应急突击队,配齐最基本的应急救援装备和个人防护装备,发挥信息员、宣传员、检查员作用,提升基层“救早灭小、打早打小”能力。

(三)协调联动、信息共享,锤炼应急救援合力。部门应急联动。建立完善军队参与地方抢险救灾任务协调对接机制,不断完善军队、武警、消防救援队伍、专业救援队伍、社会救援力量等应急联动机制。近年来协调军队、武警、消防、专业救援和社会应急救援力量等3000余支队伍参与抢险救援,妥善处置了“3.1”宁海危化品运输车辆侧翻、“7.17”奉化莼湖休闲渔船侧翻等事故7起,指派救援直升机完成海上救援行动8起。区域应急联动。根据《宁波市推进甬舟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建立完善应急沟通联系机制、应急救援培训演练合作机制、应急救援资源互助机制,不断推动甬舟应急管理救援一体化建设。统一指挥联动。2022年5月初市综合应急指挥中心运行,严格落实综合应急值守,建立信息接报、研判处置、吹哨响应、指挥调度、数据报送等工作机制。通过规范报送工作、主动对接了解、网络研判分析等,尽力第一时间掌握各类突发事件风险,督促事件协同、闭环处置。加强与网信、信访、公安、交通、文广、海事、消防等重点单位的协同联动,及时将收集的信息第一时间通知协同部门处置,并持续跟踪事件处置进度,直至事件闭环。

(四)夯实阵地、数字赋能,提升应急指挥能力。指挥中枢阵地化。市级指挥场所标准化建设已基本达标,指挥大厅和应急值班室面积达标,功能完备。各区(县、市)应急指挥场所标准化建设推进顺利,县级指挥场所总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应急指挥大厅(75平方)、值班室(25平方)达标率均为100%。如慈溪市应急指挥中心于2022年6月竣工投用,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装修工程造价3138万元、智能化工程造价2000余万元。值班值守专业化。目前,全市应急管理部门指挥中心共有人员131人,其中在编48人,编外及第三方服务83人。市级通过优化内设机构岗位设置、调整直属单位职责、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应急指挥中心力量,安排35人辅助指挥中心值班值守、可视化技术保障、监测预警、应急指挥保障工作,实现7*24小时专业化值班。各区(县、市)以增加力量、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推进专业化值班,目前县级应急管理局均已实现专业化值班。制定印发《值班值守和信息处置规定》,对应急指挥值班值守人员的工作职责、纪律要求予以明确。同时市、县两级不定期通过一键通、会议系统、电话、可视化装备等对各地值班值守情况进行抽查,并对抽查情况进行通报、约谈。今年以来通过“一键通”检查各地值班值守情况507次,成功连通495次,连通率97.6%;市县按照“每月全覆盖演练1次”要求开展演练,全市共计演练单兵、布控球、无人机、卫星便携站等可视化设备1815次。指挥系统数字化。通过汇集公安、资规、住建、交通、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业务系统及信息数据,集成加载辖区救援力量、救援物资等应急数据,提高可视化装备覆盖率,实现各类数据资源的共享共用。目前已建设配备市至县应急指挥专线12条、卫星地面站1套、车载卫星动中通1套、县级卫星便携站10套,4G单兵装备280余套,布控球44个,无人机15架,卫星电话500余门,实现市、县、乡、村4个层面应急通信装备100%配备。预警叫应扁平化。积极推进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警信息归集和发布体系,市级层面建立健全了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处置机制,第三方运营组24小时监测监看省、市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相关平台系统,及时推送各类报表和预警信息。今年以来,自然灾害实时风险预警379次、安全生产实时风险预警530家次、各类工作提醒7.2万余家次,提供24小时客服咨询1.2万条。针对近期我市局地强降雨情况,在12个县级防汛群、156个乡镇(街道)群内部署“天机”气象机器人,组织开展暴雨预警信号响应模拟演练,共计发送消息336条,预警信号推送到2873个村(社区),并将天气实况模拟各村级防汛责任人,5分钟内应答率达到了99.7%,相关经验做法被省应急厅高度评价。

(五)关口前移、预防为先,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强化督促推动。每年年初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明确年度应急预案管理有关工作的文件,对当年度市县两级应急预案的计划报送、审批、印发、备案、演练等工作提出要求。其中要求市级专项应急预案报市政府审批前须经应急部门审核,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及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批准后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目前,我市现有市级总体应急预案1件,市级专项应急预案51件(其中自然灾害类10件、事故灾难类19件、公共卫生类5件、社会安全类10件、综合保障类7件),机构改革以来已修订45件,修订率88%;现有县级总体应急预案10件,县级专项应急预案393件,已修订330件,修订率84%。加强预案修编。编制基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类应急预案模板(包括乡镇级应急处置联动预案、专项应急预案,村级“多案合一”综合性应急处置预案、 应急处置卡),不断推进乡镇、村级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全市156个乡镇街道,已印发综合应急预案129件,修编率83%;2831个村社区,已印发应急手册2802件,修编率99%。计划到今年年底乡镇、村级应急预案修编率达到100%。加强预案演练。督促指导各地各部门根据组织开展应急演练,特别是专项应急预案印发后1年内要开展1次应急演练,坚持实战导向,科学制定脚本、设计场景,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修订预案。今年以来,以护航亚运为主线,制定涉亚运相关应急预案17件,开展针对性应急演练38场次,主要涉及防汛防台、特种设备、通信保障、长输油气管道、环境事件、测绘保障等领域。

(六)以练促战、以赛促战,扎实推进训战融合。积极发挥以赛促战作用,以实战需求为牵引,承办或举办各类应急救援赛事,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推进训战融合。举办2023年度全市社会应急救援队伍技能竞赛,举办2022年宁波市地质灾害(矿山)救援应急调查和指挥演练、第十一届危化企业员工应急处置技能比赛,承办浙江省第二届社会应急力量救援队伍技能竞赛,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推动应急救援队伍能力提升。近年来,已组织森林火灾扑救指挥培训11次,培训骨干扑火队员240人次,有效提升了基层防灭火队伍技战术水平。同时,积极选优育强,组织参加省级有关竞赛,获得2022年第二届浙江省社会力量应急救援队伍技能大赛单兵抢险第二、2021年浙江省“中华杯”全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技能竞赛团体第一名等荣誉。

二、下步工作措施

近年来,宁波市大力推进应急救援、应急指挥规范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工作成效,但是对标上级要求、对标宁波市“重要窗口”新目标新定位、对标广大干部群众期盼,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如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化不足、应急救援现场指挥调度机制不够完善、事故灾害信息报送不够规范等等。下步,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里部署要求,坚持规划引领、规范引导,整合资源、重点培育,精细管理、持续提升,统一指挥、协同联动,进一步推进应急救援、应急指挥规范化建设工作,提高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和协调联动处置能力,维护亚运平安,维护甬城安宁。

(一)进一步深化应急救援规范化建设行动。计划到今年年底,市、区(县、市)完成一轮应急救援规范化建设,区(县、市)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队率达到100%,乡镇(街道)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覆盖率达到100%,市、县两级负有应急管理职能的部门100%完成本行业、本领域相关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完成40%以上社会应急力量救援队伍的能力建设分类分级测评;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乡镇(街道)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村(社区)综合性“多案合一”应急预案(手册)修编率达到100%。

(二)进一步深化应急指挥规范化建设行动。以全面推进应急指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着力提升应急指挥处置能力,应急指挥场所建设、专业化值班、应急保障能力等明显提升,市县应急管理局100%建立健全快速叫应机制,100%参与当地社会应急联动机制建设,可视化指挥调度联通率、30分钟响应率、连线质量达标率达到“三个 100%”。

(三)进一步加强应急指挥系统数字化水平。加快实现各类数据资源的共享共用,做到应急指挥“一张图”。抓紧完善可视化装备配备工作,确保可视化装备配备工作按期完成。常态化开展可视化装备应急演练,从演练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不断提高各地可视化操作水平。

(四)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支撑保障水平。完善政策保障,加快研究出台内容涵盖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发展、运行管理、培训考核、科技支撑、快速通行、任务保障、职业保障、荣誉激励等方面的政策保障文件。强化装备保障,梳理明确各类应急救援队伍装备清单,采取政府共享、单位自筹、社会捐赠等多种形式,改善装备配备水平。重点加强森林防灭火队伍救援装备、森林消防车、运兵车等装备配备。落实后勤保障,加快实现应急救援队伍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实现全覆盖。夯实专业保障,结合灾害事故特点和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需要,分别组建各类别应急救援专家队伍,制定应急救援专家队伍管理规定,形成门类齐全、支撑有力的专家队伍体系。

(五)进一步建立健全应急联动工作机制。推动各地与本级消防救援队伍共建共用应急联合指挥平台。落实长三角协作机制,督促与绍兴、台州接壤的余姚市、宁海县,加快建立完善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机制。指导督促市内相邻区(县、市)建立跨区域联动机制,尽快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应急力量跨区域调度和应急资源最大化利用。

各位领导,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应急救援事业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欧宝体育APP下载_欧宝体育平台-在线官网: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聚焦应急救援、应急指挥主责主业,练强精兵、时刻备战,

闻警即动、敢打必胜,在各类灾害、事故处置应对中当先锋、打头阵、挑重担,为宁波市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样板奠定安全保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366*768以上分辨率浏览
地址:济南市泉城路73号 邮编:250011    
鲁ICP备05038982号 欧宝体育APP下载_欧宝体育平台-在线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