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宝体育APP下载_欧宝体育平台-在线官网

图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委员履职 > 议政建言

欧宝体育APP下载_欧宝体育平台-在线官网: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的建议案
  发布日期:2020-11-17 14:30  浏览量:

 

欧宝体育APP下载_欧宝体育平台-在线官网: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的建议案

(2020年11月17日政协第十二届

山东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

 

  今年以来,欧宝体育APP下载_欧宝体育平台-在线官网: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就科学编制我省“十四五”规划,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十四次常委会会议进行了专题协商议政。

  常委们认为,编制我省“十四五”规划,应充分体现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山东实际、人民期盼和时代要求,坚持以欧宝体育APP下载_欧宝体育平台-在线官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欧宝体育APP下载_欧宝体育平台-在线官网: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现“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总目标。为此,提出如下意见建议:

  一、把准山东优势、短板,明确战略性重点任务

  1.立足实际推动重点突破。摸清家底有多少、优势在哪里、短板如何补等问题,系统谋划发展着力点、关键点和切入点,推动优势领域实现更大发展,统筹解决市场机制不活、思想不够开放、政策效应不够明显等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扬长补短、协调推进,确保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找准位置、走在前列。

  2.突出底线思维和系统思维。科学设定发展目标和约束性预期性指标,做到有重点有增减,既要积极进取,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匹配,也要实事求是、留有余地,增强应对不确定性和风险挑战的韧性。充分考虑财力支撑能力,高度关注政府法定债务、专项债务持续增加的风险,确保政府杠杆率基本稳定。

  3.实施制造业强省战略。优化工业生态环境,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保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占GDP30%左右的比重,力争到“十四五”末,制造业整体素质和综合水平大幅提升,基本实现制造业强省目标。

  4.夯实“全国农业看山东”基础。巩固农业大省优势,深刻回答“全国农业看山东,五年十年之后看什么”这个重要课题,遵循发展规律,尊重农民意愿,强化农民主体地位,重点做好粮食安全、科技兴农、农民增收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等工作,打造好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上走在前列。

  5.科学规划特色园区发展。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整体布局,根据各园区资源禀赋、发展水平和比较优势,确定主导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推动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加快智慧园区建设,统筹布局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园区创新链、价值链、产业链融合,提升园区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二、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构建优势产业体系

  6.以实体经济为基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新技术改造,实现技术创新、基础能力、融合赋能、管理体制机制“四个提升”,持续提升优势产业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力争用5-10年时间,分行业打造一批牵引性、支撑性、带动性强的“领航型”企业集团。以优势产业为“核”,以龙头企业为领头雁,规划“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发展路子,实施一批上下游配套联动重大项目和产业生态优化措施,推动“本地化配套”强链延链、“招大引强”建链补链,形成融合高效、富有活力的产业生态。

  7.发挥工业互联网赋能作用。制定工业互联网发展战略、实施细则和关键技术标准,以创建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区为引领,构筑多层次服务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完善平台、联盟、专家团队、基金、基地紧密协作的“五位一体”智能制造格局,鼓励基金机构、保险机构、担保机构支持智能化改造,推行“智能+5G”互联工厂模式,促进传统制造业与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大数据的深度融合,加快创新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推动我省制造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8.以平台经济引领服务业发展。紧盯新基建、新经济领域的发展变化,培育能够比肩工业互联网的服务业平台,提升数据支撑和资源整合能力,做大做强“互联网+”、平台经济等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创新营销模式,以电商小镇为抓手,提升电商资源集聚度,培育特色化规模化平台化电商龙头企业,构筑电商发展高地。

  9.推动民营企业“大数据智造”。推动民营企业综合利用区块链、大数据、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转型升级,用数字化引领商业模式和组织运行模式创新,增强企业线上获客能力,加快数字化转型。

  10.构建传统能源与新兴能源协调发展格局。重视综合效益评价,提升煤炭清洁高效智能化开采水平,科学有序压减煤炭消费,引导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尽快编制新能源发展规划,争取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建设项目,争取海上风电规划和“陇电入鲁”工程总体规划尽快获批,支持能源类企业建设煤矿塌陷区平价光伏基地。打造开放共享的区域能源交易市场,组织多能协同的能源互联网项目。

  11.创新文旅营销方式。围绕“好客山东”品牌,对外策划联合营销、捆绑营销,对内推动各市互为客源、互为市场,打造跨区域、跨平台、跨终端的多元化、立体式推介体系。加强与美团、携程、马蜂窝等知名OTA电商合作,加大在“小红书”、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宣传投放力度,实现多层次、全方位、全时段精准营销。

  12.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等难题。建立企业“白名单”制度,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协调地方商业银行创新服务模式,线下软信息和线上大数据相结合,提高对中小企业贷款精准识别能力。扩大和规范中小企业信用证融资模式,以信用链支持产业链,促进整条产业链的良性信用循环。解决基层中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的县域金融机构没有审批权、金融产品创新权限集中在省市行、基层缺少担保机构、企业有效抵押物不足等问题。

  13.优化市场主体发展环境。系统集成改革举措,探索重点制度创新,力戒约束性政策层层加码、引导性政策摇摆多变,增强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创造可预期的制度环境。革弊鼎新,管住“官本位”“乱指挥”现象,继续放宽市场准入,简化涉企工作流程,减少督查评比,为市场主体减负,切实做到“有求必应,无需不扰”,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重视提高“放管服”质量,建立基于审管分离模式下的审批监管互动平台,畅通省市县审批服务联络通道和联动机制,纵向联通省市县乡,横向连接监管部门,整合各类专网入口,真正实现“一网通办”。

  三、增强科技硬核实力,跻身创新型省份行列

  14.培育协同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省级产学研综合大平台,实现全省人才和项目信息资源共享,推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构建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战略联盟。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构建线上沟通、线下服务相结合的创新服务网络平台,对重点企业开展“秘书制”包联服务,实施“招商专班制”“拿地即开工”等举措,建立从项目招引、建设到投产运营一条龙服务体系。

  15.健全科技成果评价服务体系。构建门类齐全、科学可行的成果分类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科技成果类型和评价目的,确定评价指标加权系数。改进评价方式和流程,健全评价咨询专家库,完善监督公示制度。培育专业化、市场化技术转移机构,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单位通过设立全资技术转移公司、知识产权管理公司等方式从事成果转化业务。

  16.对接产业发展需求,提升创新服务水平。着眼于改造传统优势产业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实施一批重大技改项目,提升原创性技术研发能力,依托全产业链、市场规模等优势延伸服务链条,加快构建技术先进、生态完备的技术产品体系。面向有实力有成果的科创型企业,实施国产化替代示范应用工程,提高国产化产品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效率。

  17.建设高端研发平台。以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战略科技力量为支撑,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深化与日、韩、德、以、上合成员国等的双边、多边科技合作,积极参与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18.打造数字经济人才高地。依托重大工程项目,持续培养高端复合型数字经济人才,培育高层次顶尖人才团队,建设一支专业型、市场型、领军型融合发展的人才队伍,逐步构建支撑充足、激励有力、流动流转顺畅的数字经济人才发展体系。

  19.完善人才保障机制。提高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优化二三线城市创新创业环境,增设人才发现、培养和引进专项资金,完善高端人才激励政策,特别要对主导产业、龙头企业的核心骨干人才,给予更加精准对接需求、更富吸引力的激励奖励。增加人才指标在绩效考核体系中的权重,完善住房、医疗、家属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的政策体系。大力培育专业社会组织和人力资源中介服务机构,发挥国内外著名猎头公司作用,建立市场化引才机制。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开发云招聘、云咨询、云测评等新型业态,为用人单位和人才提供便捷服务。加快建立市场化的薪酬机制,对国有企事业单位引进或聘用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的,放宽工资总额和绩效工资总量限制,支持股权、期权、增值权奖励和员工持股等方式。

  20.着眼科技创新改进金融服务。探索建立“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科技银行+投资基金+政策性担保+技术市场”的科技企业融资模式,推广政银保、政银担等合作模式,建立健全补偿、代偿、贴保、贴息等成果转化风险分担机制。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与保险机构合作开发质押融资保险、首批次应用等保险产品。

  21.抢抓人工智能标准规范制定主动权。研究编制人工智能标准规范,围绕“优势产业+人工智能”发布相关目录,加强与人工智能标准相关机构的协调,大力开发人工智能行业标准相关工具。鼓励企业与国内外标准化组织合作,持续完善企业人工智能标准体系。

22.实施智慧海洋工程。推进透明黄渤海、智慧黄渤海建设,大力构建智慧海洋产业综合体,进一步整合我省海洋资源,推进以海洋综合感知网、信息通信网、大数据平台为主体的海洋信息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采用政府采购等管理运营模式,推动产学研联动、产业共融的核心智能科技研发。加强湾区联动、深蓝布局和区域合作协商,推进海洋领域智能装备研发、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数字化建设,加快发展海水淡化、制氢、风电等产业,构建科技、金融和产业相融合的海洋特色产业园区。

  四、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塑强山东半岛城市群

  23.建成畅通“大循环”重要板块。设立省级协调机构,统一对接国家战略区域,加强对产业转移指导目录、重点项目及疏解项目的研究,指导各市匹配承接。牵头建立沿黄9省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沿黄城市、中原城市群、郑州都市圈的对接协作。

  24.推动各经济圈区域一体化发展。编制可操作性强、体现差异化的“一群两心三圈”实施规划,成立省级专班,实行省、各经济圈、市、县(市、区)四级联动。统筹各经济区经济转型、产业布局和重大项目建设,统筹生态保护、要素配置,推动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科学划定城市增长边界、产业区块边界、生态保护和永久基本农田4条红线。加大对转型发展任务重的县域支持力度,增加建设用地供给,放宽城区面积限制。

  25.认真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重特大技术攻关与产业化项目,建设一批重大科技支撑平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园区,积极拓展渤海湾南岸新空间,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26.推动“京津冀+山东半岛”经济群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出台支持山东半岛与京津冀地区加强协作、联动发展的意见,统筹谋划推进协同发展。建立协调推进机制,指导各市精准对接合作,在农副产品营销服务、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等方面搞好衔接。

  五、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27.建立粮食全产业链安全体系。完善粮食生产功能区重大扶持政策和粮食生产支持体系,设立粮安工程科技创新专项,重点支持种子“育繁推”一体化等公益性科研项目,组织分子育种、生物防治、绿色高效肥料、农业遥感、智能农机、现代仓储、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研发,畅通成果转化渠道,突破粮食产业发展瓶颈。建立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流通和监管机制,构建主产区和主销区粮食储备一体化机制。在优势区域打造一批粮食产业集群,支持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建立海外农产品生产、收购、仓储、加工、运输体系。健全粮食安全预警制度,统筹加强耕地保护、粮食储备、流通体系、进出口、市场调控、食品加工等重点工作。

  28.发展智慧农业、数字农业。推进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大数据平台,打造一批数字田园示范基地,推进数字养殖牧场建设,加快种业大数据研发与深度应用,鼓励发展智慧休闲农业平台,完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开展农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推出农业尖端科技发展计划和未来领域探索计划,在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纳米制造等领域研发一批颠覆性技术,加大新领域技术储备。

  29.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做大做强农业产业。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向中高端、高附加值延伸,推动“农头工尾”“粮头食尾”,培育美誉度高、附加值高的农产品品牌,破解“种粮光荣种粮穷”之困。以农业园区为载体推动上下游产业协作配套,完善产业全链条。解决经营主体之间产业、要素、利益联结不紧密的问题,推动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农业经营组织联盟。创新土地托管及规模化经营、农产品及农资农机平台化营销方式,推广平台化合作化公司化经营。争取国家级农业联合体创建试点,推进示范社四级联创,创新村两委领办合作社机制,壮大集体经济。引导工商资本下乡,优化投资环境,增加要素资源有效供应。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打通电商物流堵点,建设冷链物流骨干网,加快整合物流业标准,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

  30.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谋划、构建县乡村联动的乡村治理格局,加强县级“一线指挥部”和乡镇为农服务中心,建立健全统一管理服务平台。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动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建共享。推进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向县以下延伸,促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建成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科学规划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强化景观改造、文化植入、设施完善等措施,让乡村地貌、形态、肌理得到保留和提升,用田园风光留住乡愁。

  31.给予国家、省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欧宝体育APP下载_欧宝体育平台-在线官网政策权限。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加大增减挂钩等制度创新力度,建立健全土地“增减挂钩”收益分配办法,促进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合理配置。打造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和各类农业农村发展产业园、示范区、综合体,突出解决体制机制不活、组织不强、人才不兴等问题,在农业农村综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上实现新进展。

  32.鼓励人力资源流向农村。加大信贷融资、税费减免、用地优先等扶持力度,鼓励支持各类人才下乡创业。完善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探索离退休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告老还乡”的有效实现形式,为他们到乡村发挥余热、施展才能提供便利条件。

  33.建立健全农民利益联结及分配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引导农民以土地、资金、劳动、技术、产品为条件,组建合作社、联合社。引导龙头企业采用订单带动、保底分红、利润返还等形式,与农民合作社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发展产业化联合体。鼓励龙头企业优先聘用流转出土地的农民,为他们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岗位。

  六、坚持开放引领,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34.打造陆海联动新通道。加大内陆港建设力度,打通与省内重要港口间物流专用通道,构建立体化出海交通体系。推行在内陆港设立查验场所,推动通关一体化、便利化,强化海港快进快出能力和内陆港中转集散功能。推进自贸区三大片区优势互补、协同协作,逐步实现一体化发展,支持设立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复制推广创新成果。加强上合示范区陆海内外联动中心建设,强化上合示范区大通关、大通道、大联运能力,设立上合示范区特殊综合保税区和自由贸易账户。组建山东智慧航运国际信息中心,打造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和航运大数据服务体系,将山东建成航运资源调度中心。

  35.率先推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先行区建设。面向日韩建立自贸协调机制,制定便利性导向政策,赋予烟台、威海等山东半岛城市群更大自主权,加强与日韩人才、资金等要素流通和项目合作,拉长经济文化合作链条。与日韩加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第三方市场合作,共同开拓第四方甚至多方市场,加强港口战略合作、电子商务认证和物流体系建设,打造“中日韩+X”合作先行区。设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项目清单,将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项目列入其中,向国家争取设立“中日韩消费专区”。

  36.持续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加强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四区”建设,进一步发挥各类园区改革开放“试验田”和产业发展集聚地作用。支持国家农业综试区创新监管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申报综合保税区、申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支持具备条件的开发区与我省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联合建设联动创新区,增强政策溢出效应。

  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筑牢高质量发展支撑

  37.构建互联互通、综合立体基础设施主骨架。适度超前、重点推进高速铁路加速成网、高速公路改扩建和综合客货运枢纽建设,加快大运河与小清河贯通、济青南线建设步伐,科学把握港口、机场建设节奏。积极推动郑济高铁、济滨高铁、京雄商高铁、京沪高铁辅助通道等国家干线铁路项目,支持黄河流域沿黄达海高铁及高速公路大通道建设、环渤海高速公路建设。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四网融合,构建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城际快速客运网络。

  38.深化绿色交通建设。在已建成绿色交通省的基础上,持续打造绿色铁路、公路、港口、机场、航道,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和普通国省道、内河航道沿线充电站(桩)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城际快充网络,实现京杭运河绿色岸电全覆盖。

  39.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空间布局。抓住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建设规划机遇,争取把“骆峡线”输水线路纳入国家布局,实现从江苏骆马湖调水,沿沂河向北进入山东,经临沂、日照、青岛入潍坊峡山水库,优化我省水资源配置。推动水利与其他基础设施融合建设,加强多部门协同合作,协调推动航道建设与河道治理结合实施,核能利用和海水淡化联产增效,水利工程智能化调度运用、水文信息与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深度融合,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体系。

  八、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绘就绿水青山齐鲁画卷

  40.完善绿色发展政策措施。支持资源型城市打造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一批全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试点。强化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升级改造,对环境友好型产业兑现生态环保补贴资金和优惠政策。优化煤炭消费压减和能耗指标的区域实施机制,改革再生资源行业财税制度。打造环保产业发展平台,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环保产业集团。

  41.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管控体系。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稳妥有序推进村庄规划,建立规划实施的动态监测、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机制。开展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核心城市地质调查、海岸带与海洋综合地质调查等六方面的地质勘查工作,健全矿业权市场交易体系,推进权益金制度改革。

  42.提高大气污染防治水平。加强清洁高效能源研发及应用,从源头上筑牢大气环境质量防线,加强区域联动治理,形成协同治理大气污染新格局。组织臭氧污染评估、监测及治理技术研发,研究制定臭氧排放技术标准,采取氮氧化物与挥发性有机物等臭氧前体物排放总量限制措施,打好新阶段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43.加强农村污染源治理。系统规划农村生态保护和修复,把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推动农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化,完善有机肥使用、废旧地膜和秸秆综合利用等激励性政策。

  44.构建陆海联动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加强入海排污口、围填海、养殖区域划定以及海洋工程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探索建立近岸海域环境生态补偿制度,通过奖优罚劣调动各方治理主动性。建立区域联席会议制度,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加强黄河入海口等陆海交汇区域生态保护措施,增加入海口湿地保护与修复用水指标,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

  45.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把水资源作为刚性约束,强化区域规划和产业布局水资源论证。加强雨洪资源开发利用,完善引黄供水工程体系,搞好水系连通建设。适度调整目前南水北调用水目标,保障生态用水。制定全省海水淡化产业发展意见,将淡化海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及有序建设。加快水权、水市场化改革,以节水定额标准体系为基础,建立反映市场供求、水资源稀缺程度和供水成本的水价形成机制。

  九、弘扬优秀齐鲁文化,打造世界文明互鉴高地

46.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大力加强儒家文化、齐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推动“两创”先行区、示范区建设,构建“齐”“鲁”文化并举新格局。打造“山水圣人”世界级中华文化枢轴,推动建设世界儒学中心、世界儒学研究传播交流中心,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世界儒学大会、国际孔子文化节等活动打造成世界级文化品牌,牢牢掌握儒学传承创新应用的主导权。

47.增强优秀文化传播力影响力。打造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建设全球多元文明对话交流和研究平台。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红色文化、大运河文化等优秀文化资源,发展特色化文化产业,增强文化传播力。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形式,重视优秀文化在农村的传播弘扬,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推出欧宝体育APP下载_欧宝体育平台-在线官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创新和活跃文化下乡,引导有知识、有责任心的农民文化骨干参与其中。

  48.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大历史城区和文物的保护力度,植入新文化业态,促进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献古籍整理研究、抢救性保护、数字化再生,完善文献系统存藏体系,打造具有时代影响力的精品。

  49.发掘利用黄河文化。加强黄河文化研究和资源整合,开发一批文化项目,注重黄河生态文化、黄河治理、沿黄历史风物的实物化,举办黄河文化系列活动,深入挖掘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文化支撑。

  十、加强公共服务,增进民生福祉

50.推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持九年一贯制办学,大力建设中小学生综合性实践教育基地。将撤并的农村学校、教学点优先用于发展学前教育。实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计划,健全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高校治理架构,继续重视解决高校“行政化”问题,创建宽松的教育科研和学术氛围,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建设,支持高校与地方政府共建、科技成果优先在当地转化,支持高校与企业“1+1”或“1+N”方式对接融合。

51.推进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着眼于对接“十强”产业和高质量发展需求,统筹布局、建设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建设产教融合示范区(园),在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制度和模式创新上走在前列。

  52.提高教育对外开放质量。设立专项基金,有计划地选派优秀中青年教师到国(境)外培训、进修和开展科学研究,多形式、多途径引进国(境)外高水平人才开展长短期授课、讲学、学术访问和科研合作,推进友好城市、友好学校深度合作。面向世界各国青少年,推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齐鲁文化体验项目,在对外教育合作交流中增强齐鲁文化影响力。

  53.实施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建设,加大“信息化+公共卫生”“互联网+医疗服务”基础设施和医疗卫生能力建设,完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在医疗中更加重视发挥中医药作用,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发展应用。加大财政保障力度,推动医疗卫生资源向基层延伸,实施全科医生培育工程,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乡镇、村居医疗服务能力。

  54.健全养老和康养服务体系。健全市场机制,扶持一批医养健康特色机构和产业基地,打造一批产业链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健康养老产业集群。盘活闲置的培训中心、招待所等资源,为建设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提供场所。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深化公建民营社会化改革,改造提升乡镇敬老院并向全社会开放。

  55.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科学制定相对贫困标准,建立相对贫困动态监测机制,明确谁来扶、怎么扶的具体措施,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和大数据平台加强预判研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十一、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进平安山东建设

  56.建立健全全周期风险防控体系。把安全发展贯穿各领域和全过程,将韧性城市、健康城市、数字政府和全周期管理等理念融入规划体系,分行业分领域开展综合风险普查和评估,对重大风险点加强等级判定、综合监测、对策分析、预报预警,完善防控预案和措施。

  57.建立民意表达、收集和处理平台。统筹省、市、县(市、区)三级党委政府信息舆情机构、信访机构及网络信息管理机构,三级分立、联网一体,健全工作制度和公众参与激励制度,构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倾听群众声音的“黄金通道”。适应人人传播、多向传播、海量传播、即时传播的网络舆情特征,搞好对策研究和舆论引导,主动面向社会开展网络互动,建好网络阵地。

  58.防范重大安全生产风险。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动态监管和社会监督,从制度上压实主体责任,从源头上狠抓企业安全生产“六强化”。落实安全生产行业标准不搞“一刀切”,针对具体细分行业科学施策、精准监管。加大公路、铁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投入,加强交通运输安全应急保障。

  59.及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设立覆盖全省担保圈的省级“断链基金”,协调推动担保圈“破圈断链”。重视企业债务风险化解,强化联合处置,按照“一企一策”原则重点帮扶、隔离风险、严防蔓延,加大企业不良资产处置,助力企业经营脱困。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366*768以上分辨率浏览
地址:济南市泉城路73号 邮编:250011    
鲁ICP备05038982号 欧宝体育APP下载_欧宝体育平台-在线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