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宝体育APP下载_欧宝体育平台-在线官网

图片
山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情况
  发布日期:2022-09-15 11:08  浏览量: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发展已具备一定规模优势。目前,我省拥有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26家,产品涵盖纯电动乘用车、纯电动/混合动力客车、燃料电池客车、各类专用车等多个种类,中国十大汽车品牌中约半数在山东设有分公司,是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2022年1-5月,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0万辆和9.9万辆,同比下降7.7%和7.4%,占全国新能源汽车比重分别为4.8%和4.9%。

  (二)推广应用成效显著。随着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越来越高,我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大幅增长,2021年我省新增(挂牌)新能源汽车24.2万辆,累计保有量达到81万辆,占全国总保有量10.3%。同时,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取得一定成效。目前全省已建成加氢站25座,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日供氢能力达到20000公斤;推广示范运营氢燃料电池车辆1177辆,运营总里程超过1800万公里。

  (三)配套设施不断加强。充电基础设施是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重要保障,为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我省采取有力措施,在争取国家支持的前提下,鼓励有条件的市开展充电设施建设运营、改造升级以及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系统建设,较好地推动了“车、桩、站”协调发展。目前,基本实现以高速公路为骨干、高等级公路为支撑的跨城际电动汽车出行保障网络,截至2021年底,我省建成各类充换电站5479座(占全国的7%)、充电桩11.8万多个(约占全国的4%),公共场所、居民小区、单位内部、高速公路等主要场所覆盖率逐年提升。

  二、短板弱项及问题挑战

  (一)结构性矛盾突出。目前,我省新能源汽车已形成一定基础和优势,但产品结构还存在明显不足,虽然1-5月份我省新能源乘用车产量(8.8万辆)占新能源汽车的比重达到88%,但与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平均占比95.4%的产品结构相比,还存在差距,而且从分车型全国占比看,依然存在“商用车强、乘用车弱”的特点。1-5月份,我省新能源商用车产量为1.2万辆,占全国新能源商用车的13.6%,而我省新能源乘用车仅占全国新能源乘用车产量的0.42%。

  (二)乘用车产能利用率低。目前,我省拥有11家新能源乘用车生产企业(除荣成华泰外,均为省外品牌),其中,年产15万辆新能源乘用车的比亚迪济南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还未建成达产;而山东国金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济南吉利汽车有限公司、荣成华泰汽车有限公司3家公司因经营不善均已停产,其余7家公司总产能达到113万辆。从2021年各公司产量看,除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分公司、奇瑞新能源齐河分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3家公司产能利用率分别达到129.5%、119.0%和90.8%外,其他4家公司的产能利用率均低于30%。而且总部不在我省的品牌,当市场需求不足或出现供应短缺问题时,其在我省的产量将首先受到压减,限制产能释放。比如,上汽通用五菱因芯片短缺,今年1-5月份削减其设在青岛的分公司产量2.3万辆(拉低我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速21.9%),以保证总部供应。

  (三)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强。我省在充换电站、充电桩以及加氢站的建设上已有一定成效,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相较于新能源汽车的增长速度还存在滞后。目前,我省充电站(桩)与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比值为1:6.8,距理想的1:2.6的比值还有较大差距;而加氢站建设成本更是昂贵,一座日加氢500公斤的加氢站造价就高达1500万元,且省级并未出台加氢站的审批流程,也制约了我省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应用。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是强化创新引领,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发挥整车企业在区域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支持中国重汽、中通客车、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分公司等国内领先的整车生产企业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力度,不断提升企业集聚创新资源能力,鼓励整车企业合理扩大产能规模。以整车企业带动配套产业发展,不断壮大动力电池及各类关键原材料、驱动电机、电控系统领域骨干企业,积极打造若干销售规模达到百亿级的“独角兽”企业,推动核心零部件企业与整车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开发项目,不断强化企业研发平台创新实力,提高增强我省新能源汽车竞争力。

  二是围绕应用场景,推动新能源汽车应用示范。一方面,鼓励省内汽车企业积极响应汽车下乡系列活动,引导企业把握利基市场需求,拓宽乡村电动汽车推广产品库,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另一方面,积极促进燃料电池汽车多场景推广应用,以公交车、物流车、快递车、轻中重型商用车等为突破口,探索燃料电池汽车在省际物流、园区物流、中长途客运、城市建设、城市公交、市政服务等多个场景推广应用。

  三是聚焦集聚发展,打造产业增长新引擎。鼓励有基础的地区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引导设计、研发、检测、物流、金融等生产性服务机构向产业集聚区域聚拢,逐步形成产业集聚、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制造与综合服务联动的空间布局。积极打造济南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基地和青岛新能源乘用车产业基地,建设烟台、日照、德州新能源乘用车产业集群和淄博、聊城新能源商用车产业集群。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366*768以上分辨率浏览
地址:济南市泉城路73号 邮编:250011    
鲁ICP备05038982号 欧宝体育APP下载_欧宝体育平台-在线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