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宝体育APP下载_欧宝体育平台-在线官网

图片
湖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情况及发展思路
  发布日期:2022-09-15 11:20  浏览量:

  一、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湖北是汽车大省,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汽车产业的发展。2021年,全省共有整车企业25家,汽车总产量209.9万辆,连续五年稳居全国第四,是汽车产业链最完整的省份之一;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5万辆,同比增长3.8倍,占全国新能源汽车总产量比由2020年的2.2%提升至4.08%,占全省汽车总产量比由1.53%提升至7.15%,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产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已形成武汉、襄阳、十堰、黄冈、宜昌和荆门等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基地,拥有新能源整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制造和推广应用完善的产业体系。拥有东风本田、东风岚图、上汽通用、湖北星晖、易捷特等为代表的一批新能源汽车企业,已建成新能源汽车年产能超过60万辆。东风“岚图”填补了我省电动汽车中高端产品空白,并于2月17日正式进军欧洲市场。随着小鹏汽车、吉利路特斯以及中航锂电、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比亚迪等一批重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企业进驻,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实力将进一步增强,预计2022年产量在25万辆以上。

  (二)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在创新平台方面。东风公司、武汉理工大学、汉阳专用汽车研究所等单位创建了一批国家级整车、动力电池、燃料电池等关键零部件设计开发、检验检测创新平台,有力支撑了全省新能源汽车制造能力提升。在核心零部件方面,我省已形成新能源汽车规模化的IGBT集成封装、多合一电驱动总成、高效扁线电机等生产能力。东风公司等骨干企业加强车用芯片联合攻关,成立“芯片联合实验室”,推动多种车用芯片实现了国产替代。在动力电池方面,我省集聚了亿纬动力、中航锂电、比亚迪、融通高科等一批动力电池行业优势企业,形成了涵盖产业上游原材料(锂化合物)企业、中游电芯和PACK企业、下游动力电池回收和动力电池生产装备的较为完整产业链。在氢燃料汽车方面,我省具有燃料电池膜电极、电堆、系统等核心零部件和整车制造等全产业链资源,东风公司量产首款国内全功率燃料电池乘用车东风“氢舟”实现产业化运营。

  (三)智能网联加速推进。加快新能源汽车与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深度融合。武汉市入选国家首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襄阳市“智能网联自动驾驶封闭区测试基地(襄阳)”获得国家认定。截至目前,武汉率先实现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车辆载人载物商业化试运营,武汉已开放三批共321公里开放测试道路。东风公司已完成5G无人驾驶港口集卡、Sharing-VAN移动出行平台,以及无人驾驶公交车、工程车、环卫车、物流车等智能网联汽车的开发,部分产品已在全国多地示范运行,L3级、L4级自动驾驶车辆正在快速商业化应用。

  (四)推广应用取得积极成效。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截至2021年底,我省建成公共充电桩5.9万台,全国排名第7位。全省境内高速公路服务区快充网络和城市公用充电基础设基本实现全覆盖。换电模式纳入国家试点。武汉市2021年入选国家综合类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城市,首批东风风神E70换电车型批量投放网约车、出租车市场,加快了我省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商业化应用。应用推广成效明显。我省新能源汽车在公交、出租、环卫、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应用不断扩大,家庭选购新能源汽车意愿也进一步增强。根据国家新能源汽车监控平台数据,我省已累计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18.7万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与先进省市相比,也存在规模总量、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自主品牌、推广应用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一)产业转型速度仍然不快。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期,但相比上海、广东、安徽等省市,我省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缺乏,传统汽车企业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速度偏慢,在全国新能源汽车增长“井喷”态势下,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偏小。2021年,我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全国产量仅4%,这与我省全国重要汽车产业基地的地位不相符。虽然在建新能源汽车项目投产达效后,将有较大突破,但现阶段仍需加快转型,跑出发展“加速度”。

  (二)产业链仍有薄弱环节。目前,我省在新能源汽车单一技术领域有较大突破,如IGBT集成封装、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量产等,但在新型动力电池(固态电池、软包电池等)以及PACK和BMS核心技术,新一代车用电机驱动系统,以及智能网联汽车高性能传感器、车载应用软件、5G通信技术应用等基础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和供应链存在短板弱项,掌握核心技术和资源能力有待提升。

  (三)中高端自主品牌仍然不强。在造车新势力带动下,新能源汽车发展提速,中高端产品更新节奏加快,而我省新能源汽车在中高端产品中仅有东风岚图品牌,后续的吉利路特斯等项目尚在推进中,尚未形成品牌效应。主要车型集中在东风风神E70、易捷特EX1等中低端产品,缺乏世界级的自主品牌整车企业引领,整体来看处于全球汽车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水平。

  (四)推广应用环境仍待完善。受动力电池的技术、成本等影响,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其产品市场价格居高,保养维修、商业保险、电池回收等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在新能源汽车进入保有量快速增长的新阶段,与之相适应的充电、换电、加氢能力还有待提升,截至2021年底,我省建成公共充电桩5.9万台,与广东省相差3倍。与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相适应的智能路网设施、标准法规体系等建设需持续推进和完善。

  三、推进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深入实施新能源汽车国家发展战略,以武汉“中国车谷”为核心,以“汉孝随襄十”汽车走廊为支撑,加快推进全省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方向转型升级,全力打造国家级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地。

  (一)提升规模实力。壮大产业龙头。充分发挥武汉“中国车谷”引领带动作用,支持东风公司、小鹏汽车、吉利路特斯等龙头企业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项目建设。将新能源商用汽车发展作为重大战略方向,支持东风商用车打造绿色智慧物流解决方案,成为全球智慧交通运输服务的供应商。推进整零协同发展。建立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合作关系,围绕产业链和供应链上下游,培育发展一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增强我省在功率半导体、车规级芯片、高效高密度电机等领域给供能力。提升品牌影响。全力支持东风汽车公司“东方风起”计划,积极打造岚图新能源标杆企业,带动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向高端化。支持岚图、易捷特等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推动品牌国际化发展。

  (二)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平台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汇聚创新资源,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动力电池、氢能等领域建设各类创新平台和研发机构,提升产业发展创新能力。加快核心技术攻关。聚焦新能源汽车基础技术攻关,重点突破高安全、高强度、长寿命的动力电池技术,研发高效能、高功率、高转矩车用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实现车规级芯片、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和产品自主可控。加快人才培育。支持企业和高校院所引进掌握核心技术的世界级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推进院校和汽车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壮大产业人才队伍。

  (三)夯实动力电池产业基础。发挥我省产业基础、资源禀赋、项目聚集等优势,打造湖北动力电池板块在全国的核心竞争优势。提升基础能力。积极推动我省动力电池产业与新材料等技术深度融合,加强高端隔膜、负极材料技术研发,提升产品质量和供给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竞争力。支持亿纬动力、容百锂电、融通高科等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智能制造示范等,加快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力争在电芯制造材料、设备、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提升产业链配套水平。建议设立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链,由相关省领导任链长。发挥磷化工等产业基础雄厚优势,引导中航锂电、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围绕产业聚集发展,建立完善动力电池回收、梯级利用和再资源化的循环利用体系,持续提升电池全产业链配套能力和水平。

  (四)协同推广应用。推进充换电网络建设。科学布局全省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支持武汉市开展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形成国内领先的换电技术方案和绿色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支持东风公司、高德红外、华为武研所等企业加快智能网络汽车技术的研发和储备,积极推进应用示范。加快智能路网设施建设,建设全面覆盖5G信号、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路侧感知设备和车路协同系统,促进智能网联汽车的推广应用。推进燃料电池汽车场景应用。支持武汉、襄阳等地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推进氢能供给及加氢站规划建设。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在物流、公交等领域规模化应用,以氢燃料电池(中重型卡车)商用车应用场景为重点,构建培育产业生态。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366*768以上分辨率浏览
地址:济南市泉城路73号 邮编:250011    
鲁ICP备05038982号 欧宝体育APP下载_欧宝体育平台-在线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