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宝体育APP下载_欧宝体育平台-在线官网

图片
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情况及发展思路
  发布日期:2022-09-15 11:23  浏览量: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重要途径。2020年,国务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来,我省坚持统筹谋划、优化布局、创新驱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了新跨越。

  一、汽车产业链基本情况

  (一)整车企业情况

  新能源汽车发展驶上快车道,已经成为我省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从整车产量看,2021年我省新能源汽车产量20.5万辆,同比增长166%,占全国比重为5.79%(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54.5万辆)。2022年1-7月,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27.05万辆,占全国比重8.20%,同比增长245.6%,高于全国增速125.6个百分点,其中7月份产量6.03万辆,环比增长11.6%,同比增长285.2%。从整车企业看,2021年,4家头部企业产量占全省的97%,吉利集团新能源汽车加快布局放量;合众新能源、零跑汽车表现亮眼,2022年8月其产量(16017、12525)分别位列全国造车新势力第1和第2名。从区域分布看,杭州布局有吉利和广汽乘用车(杭州),宁波有吉利、上海大众等新能源整车生产企业,合众新能源和威马汽车分别落户嘉兴和温州,金华市引育有零跑汽车。

  (二)零部件产业情况

  我省是汽车零部件制造强省,起步时间早、产业链条长,现有汽车零部件规上企业2276家,其中年营业收入10亿以上的企业99家,年营业收入20亿元以上的企业43家。2021年工业总产值4485亿元,同比增长9.2%。产业布局方面,共有百亿级以上集群十余个,初步形成了“一湾一带”的产业协作格局,包括含杭州、宁波的环杭州湾汽车产业集群,以及以温州、台州为核心的温台沿海汽车产业带。产品类型方面,产品涵盖动力系统、底盘系统、通用件等全产业链,并加快向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新模块、新配件拓展。零跑汽车成功研发一体化电驱总成Heracles;海康威视、舜宇光学的高清摄像头等关键传感器制造水平国内领先;爱德曼近三年成功开发了7种金属板燃料电池产品。企业培育方面,全省现有汽车零部件领域上市公司29家;2021年我省17家企业进入全国汽车零部件百强榜,数量居全国首位;宁波均胜电子和中策橡胶分列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榜第37和67名。

  二、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短板

  一是产能利用不平衡。受获批产能约束,造车新势力交付量远未达预期,2021年零跑汽车全年产能利用率超350%,产能受限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几年我省造车新势力面临的最大发展难题;同时,东风裕隆、金华新青年、众泰等具有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企业则面临重组破产。二是车规级芯片供应不足。控制芯片基本被恩智浦、瑞萨等国外巨头垄断;智能网联芯片华为海思等企业正在研发,未来有望实现进口替代,我省零跑汽车有相应的中低端产品(凌芯01),但目前应用量不大。三是整零协同机制不健全。省内龙头企业和本地零部件企业尚未形成稳定、持续的供应关系和研发风险共担机制,吉利汽车等省内龙头企业本地配套率不足30%。四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充电桩建设快速推进(2021年累计5.2万根,增长24.7%),但仍远低于电动汽车保有量增速,热门时段、热点地区供需矛盾尤其突出。五是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难。氢燃料电池汽车购置成本高、氢气终端价格高(浙能嘉善加氢站不计设备折旧,氢气价格为68元/公斤),在政府补贴力度不大的情况下很难推广应用。

  三、下一步发展思路及举措

  一是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围绕415X产业集群建设,制定新能源汽车三年行动方案,加快形成“一湾一带多基地”的专业化、联动化的新能源汽车空间发展格局。聚焦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电池新材料等,抓好产业链精准招商。实施好瑞浦能源在温州龙湾100GWh动力电池产业基地项目;比亚迪在浙(嵊州、仙居)52GWh动力电池项目;华金新能源材料(衢州)年产15万吨高镍型动力电池用三元正极关键材料等一批重大项目。

  二是整合优化汽车产能。鼓励吉利集团提升传统燃油车产能用于共线生产新能源汽车的比例;引导长安福特、上汽大众、长城汽车等利用在浙产能,生产新能源汽车;推进众泰、青年、东风能迪、东风裕隆、知豆等停产停工企业破产重组;鼓励天际汽车等企业提供代工生产服务,提高整体产能利用率;支持吉利、零跑、合众等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扩大现有基地生产能力,新增整车生产基地。

  三是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推动省绿色智能汽车及零部件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产业链和创新链的融合。聚焦汽车智能化、网联化需求,梳理形成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清单,重点突破车规级芯片、线控底盘设计与控制、电池底盘一体化、智能座舱设计、大型轻合金整车身压铸、绿色制氢等核心技术。聚焦智能自供能主动悬架、高性能油冷电驱总成、智能网联汽车域控制器、氢能发电装置等产品,实施工程化攻关,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

  四是梯次培育企业主体。以吉利汽车、均胜电子等“链主”企业为引领,建立合作共赢的上下游协作关系,推动零部件生产配套本地化。聚焦电池、电机、线控底盘、智能座舱等重点领域,梳理形成汽车零部件优势企业名单,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支持优势企业进军全球配套体系,充分共享海外服务体系、国际物流体系,共建海外供应链体系,抱团开拓国际市场。

  五是加强标准规范建设。研究制订充电桩、动力电池更换技术、电池环境可靠性测试、退役电池梯次利用评估、车辆数据安全、网络安全、软件升级、道路测试及信息共享等多领域标准;完善燃料电池汽车标准体系研究。争创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区试点,制定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行场景标准、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要求。强化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关键零部件生产和应用企业标准制订。推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第三方检测认证中心建设。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委员会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366*768以上分辨率浏览
地址:济南市泉城路73号 邮编:250011    
鲁ICP备05038982号 欧宝体育APP下载_欧宝体育平台-在线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