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简史 > 人民政协简史

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发布日期: 2022-04-21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会议代表共662人,其中正式代表510人,候补代表77人,特别邀请人士75人。参加会议的代表,除特别邀请人土外,分别归属于45个单位,包括了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地区、人民解放军、少数民族、国外华侨和各界的代表,体现了我国统一战线空前广泛的发展和全国一切爱国民主力量的大统一、大汇合。在662名代表中,共产党员约占44%;非共产党员约占56%,其中各民主党派成员约占30%,工人、农民代表和无党派人士约占26%。 

油画《国旗的诞生》,创作于1984年,作者高国方。1949年9月,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期间,毛泽东看着五星红旗图案说:“这个图案表现我们革命人民大团结,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

  在第一天的大会上,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致开幕词。他着重指出:“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之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因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他在指出这次会议的任务后庄严宣告:“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篇开幕词代表了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是人民政协第一篇历史性文献。会议对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法案的草案进行了认真讨论、修改,最后一致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会议还通过了四项决议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定于北平,自即日起北平改名为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当年为194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五星红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

  9月30日,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陈毅等56人为委员,组成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这是一个有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参加的联合政府,在6位副主席中,有共产党员3人,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3人,56个委员中,有共产党员27人,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29人。同时会议还选举产生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朱德致闭幕词。至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光荣地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宣告胜利闭幕。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会议一致决定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随后,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开国大典。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同首都30万群众一起参加了这一盛典。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光荣地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揭开了新中国历史的第一页。这次会议代表全国各族人民意志,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我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历史性跨越,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人民政协的成立,标志着100多年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运动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标志着爱国统一战线和全国人民大团结在组织上完全形成,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也标志着人民政协制度正式确立。从此,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新生人民政权、推动各项社会改革,促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就人民政协的共同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领导,人民政协的性质、任务和工作方针提出一系列独创性的重要思想,阐明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后人民政协长期存在的必要性及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提出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确立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

来源 :《政协知识简编》;“人民政协光辉历程”展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