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市县 > 潍坊市

潍县集中营专题丨探秘乐道院几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发布日期: 2022-05-13 

  流年似水,都过去了,老职工们眼镜一直挂在脖颈上,时不时想起一段往事,再核实一番琢磨着今后三年、五年后,我们在哪儿?老惦量着几件鲜为人知或未被人关注的故事……

  一、狄乐播怎么会姓“狄”

  从建院110周年院志上,我就犯猜疑,狄乐播的英文原文是Robert M Mateer,这里面没有一个字首发音是狄,后来我也查到他的中文名(middle name),M全文是McCheyne,也没有发狄的音素。从已有的书刊、史志等记载,狄乐播的哥哥狄考文先其14年来华,早已有中文名狄考文,所以这个“狄”姓早就有了。我怀着不解之情,请教了曾出席院庆130年梅仁德前院长之子Elliott Murray,在和他交流中他三次提到狄乐播为Mateer,重音都在teer上,听后恍然大悟。为此我对当时为他兄弟起中文名者倍感钦佩,狄音是他家族姓中的重音节,有道理。特别是将Robert没有直译为罗波特,而是结合其传教工作译为“乐播”,妙哉!绝哉!

  二、狄乐播的习医经历

  狄乐播是正统的基督教传教士,基督教称传教者为牧师,他先是在伊(Illinois)州Monmouth教会学院学习,1878年正式转入新泽西(New Jersey)州,在美国具有200年历史的Princeton大学神学院就读,并于1881年毕业,同年底来到中国。其间曾利用假期作了短期保健卫生培训,所以其习医资历顶多是国内医士级,谈不上是美国的MD(Medical Doctor),按规定他是没有行医执照的。他的终身职业是牧师,作为一个纯正圣职人员,办学、行医是他分内的事,在一个陌生的国度,如果没有办学、行医等慈善事业,传教布道也难于实施,这也成了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在世界各地为达到传教目的而必需的基本“金三角”结构。至于被派遣的传教士,当然要有为传播宗教而献身的准备。狄乐播为创建乐道院所作的努力与当时的艰辛,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所作的贡献,是其为主奉献的基本素质。当然为潍县造福一方,值得后人追思。

  三、埋骨于潍县的狄乐播

  狄乐播1881年来华,时年28岁,次年的3月29日和sarah archibald女士结婚,分别于1883年和1886年生有一对儿女,大的是女儿,取名Mary Jean archibald Mateer,小的是男孩,取名addison alexander Mateer。这两位后人,据1975年Frances davis Mcteer所著Mcteer-Mateer FaMilies oF cuMberland county Pennsylvanis一书中P112-113,这对儿女还健在,sarah archibald于1886年4月8日逝世,年仅35岁,当时她的一对儿女分别为3岁,另一个在襁褓中。当时一般在华美籍服务人员子女在学龄期均送回美国入学。

  5年后,1891年1月20日狄乐播与Madge dickson结婚,婚后1年于1892年生子,取名WilliaM dickson Mateer,1896年生1女,取名Julia kathleen Mateer,1899年再生1子,取名Robert adair Mateer,但dickson所生子女分别于1898年(6岁、2岁)、1900年(1岁)死于潍县。据分析,一是时值太平天国战乱,其二是dickson本人有尚不知名的遗传病,致子女难以成活,而archibald所生子女未遭此厄运记载,所以即使是遗传病也不会是狄乐播本人。dickson于1939年9月12日逝世,享年88岁。狄乐播本人于1921年9月5日逝于潍县,连同本人,全家五口死于潍县,特别是后来三个孩子两年内死去,而他本人却并未离开潍县,直到68岁病死潍县,实现了其为潍县乐此不疲传播宗教、服务众生的目的。

  四、狄乐播为创建中国的大学——广文大学立下汗马功劳

  1900年庚子之乱义和团并未侵犯潍县,但当地不少散兵游勇、地痞流氓趁火打劫,一把火把1881年狄乐播兴建的乐道院化为灰烬。还是狄乐播及时赶回美国,争取到清政府赔款给美国的四亿伍仟万两白银中的一万四仟七百七十三两白银,以及狄乐播在美国四处游说募款,重建了乐道院。今天我们所见的乐道院遗留建筑,都是狄乐播以后重建的(包括今广文中学),其规模较前更为扩大和先进,特别是为教育所需,兴建了科学馆、理化馆、图书馆等,至1904年北美长老会将登州(今蓬莱)文会馆迁至乐道院,并易名为广文大学,因登州文会馆和广文大学都是北美清教徒登陆中国大陆后创建的,好比当年清教徒们登陆北美大陆创建哈佛大学一样,再者创建广文大学时的规章制度、教材学制都是效仿当年哈佛大学制订的,所以广文大学又被传称为“中国哈佛”。广文大学在乐道院办了13 年后,由于津浦铁路建成,长老会决定与益都(今青州)、济南几个教会学校合并改建为齐鲁大学(今并于山东大学)。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都是国内名校,而它的原始根基——广文大学连今天潍坊人也知之甚少,实为憾事。

  五、梅仁德的英文全名

  在建院110周年和130周年两本院志上,原乐道院美籍院长梅仁德的英文名仅有E E Murray,而潍坊其他有关乐道院梅仁德记载也都如此。在建院130周年院庆时邀请梅仁德二子Elliott Murray来访之际,我请教了其父英文全名,因为我觉得“仁德”二字肯定是国人为其行医所起的中国名,而非其真实的英文译音名。当他了解我所提E E的全称时,当即写下是Everett Elliott Murray。


 初到中国的青年E E Murray 

  六、Elliott c Murray也有中文名

  1993年他首次来潍坊寻旧时,我只知道他名字是伊利奥特默瑞,以后和他通信也以Elliott Murray称之,他的中间名c全称是沿其父系,取了其祖父名chevalter。这次在参加院庆130周年活动,他的儿时伙伴李福堂一家兄妹六人宴请Elliott父子,我也在座作陪,席间李家兄妹都称他“济生”,探其原因是1930年梅仁德夫妇前往济南,在济南生下Elliott,后来也按中国民间习俗,起名梅济生。济生对其儿时李家伙伴姓名也都一一能叫出来,我院儿科退休医师李福贵即为李家兄妹之一。

  中国化了的E E Murray夫妇。前左小男孩是梅济生

  七、遵父母遗愿在乐道院撒父母骨灰

  梅仁德二子Elliott Murray儿童时期是在潍县乐道院度过的,1993年遵父母遗愿在乐道院撒父母骨灰,为此而来到潍坊医学院任一年外教,其间曾多次来乐道院寻旧,我还陪同其参观医院当时发展情况。后来在青岛,看见他在海边一座他家曾住过的旧别墅门前的一块大岩石上,从他带来的小瓶内,向着大海散撒骨灰。这次我问他撒骨灰是谁的意见,他说是他父母的遗愿,当时也在乐道院旧址花草丛中散撒其父母骨灰,现在变化大,他找不到撒在哪里。 


  E E Murray夫妇在乐道院医院工作期间

  八、vincent andreW Murray背上刺了个中文“梅”字

  vincent andreW Murray是梅仁德的孙子,他这次是陪他父亲梅济生来参加医院130年院庆,他除了说“谢谢”两个字的中国话外,还会说一个“梅”字。在医院领导为他父子行告别宴会即将结束,我告诉在座诸位说伊利奥特还有个中文名叫梅济生,我问vincent有中国名字吗?他突然站起来,离开座位,背朝着我把上衣往上掀,在下背部显出一正正方方的刺青正楷“梅”字,大约有15公分见方,“梅”字周围还染有红色火焰,对此他显得非常骄傲,我也示以拇指表示欣赏,并及时留影。


  vincent andreW Murray腰背上刺了个中文姓“梅”字

  (夏宝枢  王 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