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市县 > 德州市

史海拾贝丨山东现代教育先驱王祝晨

发布日期: 2022-09-23 

  1920年9月2日,从济南市南城根的山东高等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教室门口,走来一位身材胖大的人,他面带春风,脸色红润。

  当他走进教室的那个刹那,他也许知道,这节课将在山东的教育史上留下无法磨灭的一笔。他就是王祝晨。今天他不仅欢迎新生们到校,而且还开始山东首次实行男女同班、用白话文教授的第一课。王祝晨走进教室,竟然发现女生天然地跟男生隔开一个距离。他微笑着说:“你们中间的鸿沟,我怎么看着就像咱们趵突泉旁边的水沟啊……”

  一句话让教室内僵硬的空气缓和下来,他接着说:“人家外省人说咱们山东出英雄,不知道咱班里有没有英雄,有没有敢坐到中间地带去的英雄啊?”他的激将法起了作用,有几个男生坐到了中间地带。王祝晨又说:“怎么,没有女英雄敢坐?我们刚才还在外面讲,敢来上学、敢于男女同班的女同学都是好样的。你们是齐鲁大地第一代男女同班的学生,应该个个都是好样的!”经过王祝晨的引导,男女同学终于破天荒地坐在了一起。看着满屋黑亮亮、毛茸茸的眼睛,王祝晨饱蘸激情。他说:“现在我们上白话文第一课,我们所说的白话文,不是大白话,更不是普普通通的白话,而是白话文学。这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崭新时期,现在是开始阶段,正像你们,‘她’现在还是个孩子,‘她’就要与你们共同成长。你们是新文化运动受益的第一代,是最幸福的一代,你们的长辈和老师未能遇上这个好时代,希望你们特别珍惜。”那节课,王祝晨特意选了晚清刘鹗《老残游记》中有关济南的章节,一路娓娓讲下去,学生们被白话文新奇的魅力深深吸引。对于一个没有经历过新旧文化抗争的现代人来说,这堂课似乎不值一提。可在当时,王祝晨的这种扑火般的革新之举,无疑是捅了守旧势力的马蜂窝,随后的攻讦和责难统统向着这位山东现代教育先驱投射而来。被旧势力收买的《齐鲁公报》《平民日报》《通俗日报》等报刊连篇累牍刊出肆意攻击白话文教学、男女同班、女教师上课的文章,尤其凌厉的,竟然说出“此种败伦之人应群起而攻之,赶出我齐鲁孔孟之邦”“此蟊贼应人人得而诛之……”然而,这样的责难和攻击,对王祝晨来讲,似乎是太寻常了,他的一生就是跟反动的落后的势力相抗争的一生。正如他说的:“我情愿叫现在这些人骂我,也不能让后代观看历史的人批评我们这些人不去改革而是守旧复古。”因为这种“大牛”性格,王祝晨被后人永远铭记在心里。

  今天让我们再次回顾齐河老乡王祝晨的不平凡一生。1882年10月28日(清光绪八年九月初一),在济南府齐河县强恕乡楼王庄(今德州市齐河县安头乡王举人村),一个圆滚滚的男婴降生在一位乡贤家里。这个男婴就是王祝晨。其实,王祝晨小时候并无异禀,相反却有些“呆头呆脑”。他在《六十自述》中曾回顾自己小时候的样子:“长得胖乎乎,大高身量,黄白净四方脸蛋,两只大耳朵,略微带点耳朵底子,短鼻梁,鼻子常拖两筒鼻涕,厚嘴唇、笨嘴、公鸭嗓子,憨憨地不爱说话,瓮声瓮气地舌头不利落……”但是,即便如此,父亲王又光对他的教育依然孜孜不倦。在王祝晨7岁时,父亲就开始对他进行启蒙教育,每天清晨星辰尚未隐去,又光即把儿子王祝晨从睡梦中摇醒,带到村头的林子里,让他背诵昨日所诵之文,然后予以点拨其中的紧要关节,村子上空炊烟散去的时候,他便吟哦着《论语》《大学》上的名句带着儿子回家……

  在王祝晨11岁那年,父亲以决绝的形式溘然辞世。两年后,13岁的王祝晨迎娶当地老刘武庄秀才刘英魁先生的女儿刘之澄。此后,王祝晨先后求教本地乡师,一直到1900年7月,18岁的王祝晨去齐河县城应童子试,得院案第一名—秀才。当时主考官是山东学政尹铭绶,他对王祝晨这位青年人的文采很是赏识,亲赠《学规举隅》一书以示奖掖。但是,王祝晨却不懂得拜房师的规矩,更无人提醒,丢掉了请教如何进一步学习的大好机会。

  1904年8月,王祝晨闻说山东师范学堂招生,一考中第。1907年的暑假,王祝晨回到老家楼王庄,借村头的庙宇筹建“养正小学”。

  “养正”,意思是启蒙在于培养纯正,这是神圣的功业。当年招生30多人,编为一班,全是本村和附近村庄的儿童。9月开学,教师两名,以启蒙读物为教材,学校一切费用由王祝晨家庭负担。因为王祝晨不在村内,学校支出由于王家的“大管家”消极对待,因此学校时好时坏,直到1912年县里下令统一取消私塾,这所第一次体现王祝晨教育思想的学校才寿终正寝。1909年,27岁的王祝晨走出山东优级师范学堂的大门。按照当时规定,毕业生必须到北京复试后,合格者才可获得毕业证。结果,1908年山东高等学堂毕业生赴京复试全军覆没,给山东当政者大抹其黑,因噎废食,索性不再准许今年毕业生赴京考试。如此一来,王祝晨只好留校临时进入教育研究所工作。此间,他对济南的公私小学进行了细致的走访调研,研究分析当前小学教育的情况,这为他后来实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

  1910年8月,他得了平生第一个教职—济宁师范学校教员。此时,正值北方雨季,有同事劝他:不必冒雨前往,路途艰辛,不如稍待天好后动身。他早预定好轿车,计划好行程,这在他性格里是绝不肯通融的事情——即已经决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下去。车子颠簸在坑洼不平的大路上,他被从车里掼出来,摔得鼻青脸肿。晚上错过村店,他就干脆露宿荒野。终于,七天后他赶到了济宁师范学校。传达员看到他一身污泥,满脸青紫,哪里肯承认他就是新来的教师?最后在争吵中,吸引来学校监督沈汉臣,经他一番解释才算化解误会。在这里,他担任西学教师,教学地理、算术、体操。总之,在济宁师范学校,王祝晨度过了一段欢乐而充实的时光。初出茅庐,牛刀小试,他把自己的所学像春蚕吐丝一样倾倒给了学子们。

  1911年3月,接到山东优级师范学堂的指令,他回济南准备去北京学部参加毕业考试。一行四班百余人在北泺口火车站乘坐火车北去。本次考试的规定是:在学堂期间的学习成绩占百分之六十,复试成绩占百分之四十。别的班级得到消息较早,纷纷篡改分数,多报多填,独有王祝晨的班级据实填报,所以全班无一人获得最优等,只有王祝晨一人获得一个优等,奖给一个师范科举人的功名,准以七品小京官分部录用。此次考试为大清王朝最后一次考试,颁发的文凭上堂而皇之书有“圣谕”。但是,王祝晨和一干忧心于山东教育现状的同学们还是决意回山东效力,于4月回到济南向山东学务公所报到,等候分配工作。不久,王祝晨被委任为泰安学堂教员,教授国文和博物。到校后,王祝晨非常反感该校一陋习:每逢初一、十五都要拜谒孔子,教职员工一律朝服朝冠前往。王祝晨索性写了辞呈,要求调换工作。一个月后,他又被发配到临清中学堂,负责国文、历史、伦理课的教学。此时,中国神州大地正在酝酿一场改天换地的大变革。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的枪声打响。顿时,大清帝国轰然倒地,各省纷纷宣布独立。11月13日,山东独立。这时临清中学堂常有不三不四之人出入,学校老师纷纷辞职逃避。王祝晨辞职回齐河老家。县里的教育部门闻知他回乡赋闲,邀请他出任齐河县师范讲习所和齐河县高等小学校的教员,教授伦理、国文等课程。

  1912年2月12日,清帝国宣统皇帝宣告退位。王祝晨怀着革命成功、国家新造的喜悦返回济南。结果,他看到济南遍地狼藉。他亲眼看到当时的警察厅长吴炳湘手提大刀,率领巡警在大街上追杀所谓叛乱分子。这年,第二次出任山东省视学的王朝俊委任王祝晨为山东提学使司学务公所普通科员。这时的公所汇聚英才之士,与他们共事,王祝晨教育救国的激情很快又被点燃。王祝晨认真对待本职,对提学使司所管的四十所小学进行了细致而深入地调查。他发现:当时这些小学的状况实在不容乐观,教师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有部分是误人子弟;校舍破旧零散,讲台、课桌、条凳更为破杂;教材杂乱不统一,学科不全;学生学习困难,影响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的强盛。于是,王祝晨大胆提出了“合并小学为三所”的大胆主张。教育当局认可了他的主张,将40多所小学合并为莪雅小学、济师附属小学、制锦市小学。结果,王祝晨的这把火捅了马蜂窝,当时被辞退的教职员达三分之二以上,内里各种人等都有。他以自己的公心触犯了众怒。这些人四处造谣诽谤,跑到教育当局告状,甚至冲进王祝晨的寓所大吵大闹。王祝晨泰然处之。7月,王祝晨在深入农村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出了《普及教育意见书》,提出了完备的普及农村教育实施方案,并上呈教育部,刚刚从教育总长位置上辞职的蔡元培读过之后,大为激赏。1912年8月,王祝晨被委任为视学,察视山东第五路武定府的学务。11月,他应昔日同学刘冠三之邀,去刘创办的公立山左中学兼职做国文教员。这一年,王祝晨与烟台革命党徐子鉴之间的公案曾闹得沸沸扬扬,可以从中看出王祝晨正气凛然的高尚品格。徐子鉴从烟台来济南,济南的同盟会组织欢迎会,王祝晨也在其列。徐在演讲中说:革命就是君主改民主,改委任为选举。王祝晨听后颇有感慨,连夜写了《对于徐子鉴先生演讲之感言》,发表在《济南日报》上,他的论点极其尖锐:一是辛亥革命并不彻底,只有招牌没有内容,君主改民主只是使官僚政客扩张;二是辛亥革命是军阀革命而不是民众革命,袁世凯继任大总统就是说明革命的失败……这样的观点如一颗重量级炸弹,给全社会以警醒,但却得罪了一大批所谓革命的功臣和窃国贼。这些人让王祝晨吃够了祸从口出的苦头。他因此被开除出同盟会。

  1913年3月,王祝晨担任《山东教育报》经理与主编,共出版13期,终因观点新颖尖锐,为当局厌烦之至,于是停发经费和补助费,致其停刊。与此同时,王祝晨兼任山东公立法政专门学校、私立法律学校的历史、伦理等课。1914年,袁世凯的亲信靳云鹏窃取山东政权,一时之间,捕杀革命党人,钳制革命言论,齐鲁大地风雨如磐。3月,因言论激烈而入当局镇压名单的王祝晨与同学于丹绂自费东渡日本,历时5月,视察教育。8月回国,避难聊城,就任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心理学和国文教师。从1910年就职济宁师范学校到隐蔽聊城,王祝晨身份多变,经历曲折。这段时期是山东教育多灾多难之际,军阀骚扰,横加干涉,守旧势力趁机反攻倒算,致使教育界乌烟瘴气。当时社会上有一顺口溜说“高等学堂的模样,客籍(外省)学生的衣裳,师范学堂的文章”,后又渐渐演变成“高等学堂的赌,客籍学生的嫖,师范学堂的吹(吸大烟)”。面对此种情形,王祝晨痛心疾首。1915年3月初,王祝晨等人自费赴江苏、浙江、北京、河北、天津等地考察教育,回来后共同拟定山东教育改良计划,上报省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当局答复立即执行,但执行并不坚决。

  1915年7月,王祝晨被委任山东省立第二中学校长。甫一到任,“奇景”令他心惊肉跳:逼仄的校址蜷缩于破破烂烂的民宅间,各类教学设备简陋得像古董,几位穿长衫的教师抱着教案在树荫下优哉游哉地喝大茶,闲闲散散的学生一副逛自由市场的懒散样,更奇异的镜头是来来往往的小商小贩自由出入课堂,香烟、瓜子、火柴、零食小吃、水果刀、指甲刀等等,吆喝之声不绝于耳。王祝晨这个教育至上主义者出离愤怒了,“整顿”二字重重撞击他的胸膛。他决绝地做出战斗的姿态,断不会为了自保而做缩头之状,他要像一头认准了路标的黄牛,拱起倔强有力的脊背,不把身后的大车拉到目的地誓不罢休,哪怕前方埋伏着陷阱或者射来暗箭……

  到任第一天,他就叫来学校的员工一同清理校舍的摊贩,召开全体师生大会,宣布学生务必按时上课,无故迟到早退者开除学籍,不准吸烟,不准打麻将,不准嫖妓,一经发现,开除学籍……“咣当”一声,一块砖头投进屋内,一连几次。后来,砖头升级变成一把匕首,还插着一封警告信:“快滚,小心你的狗命!”王祝晨淡淡一笑,他绝不会向这类小蟊贼低头认输。果然,这些恐吓失效后,校园趋于平静。王祝晨处心积虑谋划省立二中的长久发展大计,迅速向省府呈递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报告,恳请当局拨款,购买民房扩大校舍,建筑楼房改变校貌,为此后二中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王祝晨获悉吴稚晖、李石增在北京发起了留学勤工俭学会,于是赶赴北京,造访北大校长蔡元培和李石增教授,接洽留学生事宜。回聊城后,他又找到美国牧师德先生,商定德先生1919年回国之际带走两名二中的学生,尝试自费勤工俭学,由此开启了山东学生留学的先河。

  在二中,王祝晨延聘教师,按照省里中学课程标准开起科目,改善教风学风,继续推行一系列改革,为二中营造了健康、轻松的教学环境。但是,王祝晨的到来打破了原来的平衡,很为一些人瞧不上眼,结果遭到当地守旧的顽固派的强烈抵制。无奈,王祝晨愤而辞职。

  1918年11月到1919年7月,王祝晨意外当选为山东省议会议员。这短暂的议员生活,是王祝晨一生中追悔莫及的时光,他的木讷,不合群,不惯逢迎,与周围一团和气又勾心斗角的氛围格格不入。每有无聊应酬,他便以头疼为由拒绝参加,而在家中杜门读书,时或有二三知己来访,便纵谈省内教育和国内形势。

  1919年5月4日,北京五四运动爆发,并迅速扩展到全国。王祝晨时刻关注,并声援北京爱国学生,成立尚学会,创办《尚学月刊》,宣传介绍新文化和西方先进学说。在任议员期间,他联合部分议员提出了增加“留学生名额”提案,要求山东当局把留美公费生由16名增加到34名,内含女生4名;另外增加留学欧美补助生100名,每名旅费100元,常年津贴300元。提案虽遭守旧势力疯狂攻击,最终以世界大势与男女平等道理予以驳回,争取到大多数议员赞同而获得通过。这又开辟了山东教育史上的新纪元—山东终于有了女留学生。王祝晨还提出了设立“优良中小学教师资金”的提案,并获通过,带动了全省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1919年7月,告别难捱的议员生涯后,王祝晨回到齐河老家楼王庄,邀集村里的老人们,把自己个人出资办一所小学的想法拿给大家讨论。乡老们极其赞成他的倡议,表示愿为振兴本乡教育而勠力同心。王祝晨平时生活朴素,清茶淡饭,常年布衣,但为了建设这所学校,他不仅捐献出自己多年来的所有积蓄,还把自家位于村头的三亩良田也捐出来做了校址。

  工程自1919年秋动工,冬初竣工。学校定名为齐河县私立强恕小学。为切实办好这所投入了自己钱财、精力和情感的学校,王祝晨特别聘请邹梦岩为校长,席梦山、段道清为教师。最初先招高小、初小各两个班,学生共计200多人,学制为六年,后逐年扩大为一所完整小学。这座学校处处体现着他的教育思想,一切教材、课程安排均由他确定,教育方针和原则也由他亲力亲为,他寒暑假期就赶回来亲自给学生上课。这所学校独具特色,贯彻着王祝晨欧宝体育APP下载_欧宝体育平台-在线官网:农村教育半工半读和学生自我管理的思想。他引领学生在学校周围种植了不少桑树,利用空闲的教室建起了养蚕室,教学生们学习养蚕,一方面通过劳动获得种桑养蚕、蚕丝生产的理论和实践,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能力,以自己的收获逐渐摆脱家庭的资助。学校最兴盛时在校生达到500多人,东到济阳,西到禹城县,北到临邑县,南到齐河县城,都有来报考者,有一年报考人数竟达到千人之多。1926年,王祝晨被鲁督张宗昌通缉,南去亡命,齐河县知事趋炎附势,马上宣布关停强恕小学。1928年北伐成功,王祝晨回到齐河县接洽重新恢复强恕小学,经县政府批准更名为齐河县立强恕小学校。抗日战争爆发,王祝晨流亡南方,学校再次停摆。

  1947年,王祝晨回到家乡,学校再次恢复。1954年,王祝晨捐款400元给村里,修缮校舍。1957年学校改为强恕中学,1960年第一届学生转入齐河师范师训班,第二届学生转入齐河县孙耿畜牧场,1961年学校关闭。

  1922年11月,王祝晨意外获任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代理校长之职。1926年11月,王祝晨获得消息,张宗昌将以抓乱党为名逮捕他,无奈之下,他趁着夜色,乔装打扮成商人模样,偷偷踏上南去广州的列车。在广州,王祝晨特地跑去参观黄埔军校,表达他对所崇拜的孙中山先生的崇拜之情。到了军校,他试着打探几位山东的学生,没想到呼啦来了十几位,他们亲切地喊着“老师老师”,把王祝晨包围在当中。原来,这些学生大多是从省立一师和省立一中走出来的。

  其后,王祝晨进入由中国共产党开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听了十几天的课,结识了中共部分领导人,跟他们探讨了有关中国前途和国民革命的问题。后王祝晨抵达武汉,进入武昌党义训练所学习。三个月的学习,使王祝晨初步接触到一些马列主义的思想,尤其对唯物史观产生浓厚兴趣。

  1927年3月,王祝晨加入中国国民党,这当然跟早年加入同盟会,赞同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有关,他要做一个真正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左派国民党人。不久,蒋介石跟汪精卫分歧公开化,国共之间的辩论也趋于明朗。王祝晨坚持一贯认识,国共合则两利,分则两败。因为此言论他突然被捕,审查两个小时后被释放。4月初,王祝晨于党义训练所结业后,加入国民革命总政治部领导的农民运动促进会,巡逻、站岗、值班,名义是职员,其实就是一大头兵。此后近两年时间,他脱离了热爱的教育事业,他因为脚踏实地,不谙游戏官场,被许多人戏称为“老愚兵”。

  1928年秋天,他像日暮归巢的鸟儿,重新回到自己熟悉而眷恋的山东校园。9月,他被任命为曲阜二师教员兼附属小学主任,后又代理二师教务主任。不久就发生了著名的“子见南子案”。1929年春,二师学生、共产党人马宗俊、张凤来带领学生会剧团排演了《子见南子》一剧,引发孔教会会长孔繁璞、孔氏族长孔传堉与衍圣公府,以“孔氏六十户族人”之名,越级向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内政部控告二师校长宋还吾。宋和王祝晨分析形势,决定索性放开手跟孔府大干一场。最终,宋还吾被调职,王祝晨则被撤职,回到济南。1930年9月,韩复榘率军进入济南,任山东省政府主席,开始其主政山东七年的黑暗时期。“九·一八”事变后,济南各界掀起反日活动,王祝晨鼓励学生们到南京请愿,并多次发表演说,痛斥国民政府只打内战、不抵御外辱的苟安政策,结果被山东省教育厅长何思源怒斥为:茅厕里的石头又臭又硬。王祝晨被迫再次躲进小屋以读书和整理民俗为业了。

  1933年,老部下、老朋友宋还吾调任省立一中校长,聘请王祝晨到一中教书,王祝晨欣然前往,担任伦理课教员兼指导员。1937年11月,终因韩复榘不战而逃,日寇占领济南。11月21日,王祝晨与济南各学校学生们踏上南去的流亡路,由济南而河南许昌,而南阳赊旗镇,而湖北,后到四川梓潼镇。直到1946年6月,王祝晨才登上了回乡返鲁的列车。1947年2月,他兼任私立齐鲁中学中国历史教员。1948年9月24日,济南解放。10月6日,济南一中就举行了复课典礼,王祝晨担任新校长。他立刻投入到对学校的整顿管理中。同时,他又以极大的热情,主持了私立正宜中学的复课事宜。

  1948年8月,应董必武之邀,他赴北京参加全国教育问题座谈会。董必武与王祝晨长时间交流教育问题,周恩来接见王祝晨,并提出请他来北京主持全国的教育工作,遭到婉拒。

  1950年,王祝晨已经在教育事业的征途上跋涉了40个春秋,他把一生最华彩的岁月奉献给了教坛,用许多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奠基了山东现代教育的基石。这年5月25日,是王祝晨终生难忘的日子,这天由他的学生发起,在济南一中校礼堂举行了“王祝晨先生服务教育四十周年纪念大会”。

  追忆往昔,王祝晨的人生太过坎坷,太多辛酸,太多委屈,然而他就像一头默默耕耘的老黄牛一样,认定目标,踽踽而行,不管前面风雨如磐,不管前方雷电交加,也不管有多少口水和鞭打,依然故我。我们齐河人深感为家乡有这样一位一生践行着“持”字决的“大牛”先生而骄傲自豪!

  作者石勇:齐河县融媒体中心副主任

  (齐河县政协供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