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市县 > 菏泽市

史海拾贝丨定陶战役

发布日期: 2022-04-22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就在全国人民欢庆胜利,准备重建家园之时,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派遣部队向我中原解放区大举进攻,中国大地上再次燃起战火,全面内战随之爆发。

  1946年八月中旬,刘伯承、邓小平根据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出击陇海线(今兰州—连云港开封至徐州段),打乱了国民党南线进攻的部署。此番作战,我军共歼敌一万三千余人,破坏铁路300多里。国民党军不甘心失败,迅速从郑州、徐州两个方向集结了14个整编师,32个旅共30万兵力,由国民党军上将刘峙统一指挥,于1946年8月开始,疯狂向晋冀鲁豫解放区进攻,企图以优势兵力合击我刘邓大军于定陶、曹县一带,我军近代史上著名的“定陶战役”就此拉开了帷幕。

  对于此次进攻,蒋介石非常重视,临战之前对陈诚说:“此番是一场大战,你们要亲临战场督战,不达目的就不要来见我了。”于是国防部长白崇禧、参谋长陈诚都赶紧跑到开封去部署。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还跑到考城、民权的前线亲自指挥督战。与国民党军相比,我刘邓大军当时兵力只有五万余人,而且因刚打完陇海战役,部队正处于人困马乏、粮弹两缺的状况,无论装备还是兵力等各方面都处于劣势。但此次战役,若不给敌人以歼灭性打击,挫其锐气,我军势必要在短期内退到黄河以北,被迫放弃鲁西南战略要地。更为严重的是,如果此战失利,对以后我军的整个战局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事实已经很清楚,此战生死攸关,刘邓已别无选择,只能打,而且一定还要打赢。喜欢看近代战争片的朋友常常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我军很多军事指战员都喜欢用“吃”来比喻战术,譬如“包饺子”“夹生饭”“啃硬核桃”“一锅煮”……这种比喻既风趣又贴切。那么,面对国民党军三十多万的兵力,刘邓将如何吃掉这块“大肥肉”呢?首先,当敌六路大军气势汹汹扑来时,刘邓认为,进攻鲁西南的国民党军虽然有30余万人,数量、装备也远优于我军,但是用于一线部队仅10多万人。而这伙敌军又分为郑州和徐州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又分为6路,每路兵力仅为1至2个整编师。刘邓根据国民党军东西对进的态势,决定对东线徐州国民党军,实施监视、阻击,而重点于西线,也就是郑州之敌。进攻鲁西南的郑州之敌具体部署是:整编第68、第55师各1个旅及暂编第4纵队1个支队由兰封至商丘一线进攻曹县,整编第3、第47师自封丘分两路进攻定陶及其以北地区,整编第41师由封丘进攻东明。刘邓认为,进攻鲁西南的郑州之敌,虽然在人数、装备上优于我军,但敌军的部队极为分散,孤军深入的敌整三师也就是一万余人。虽然有与其齐头并进的第47师,但两师之间有5公里到10公里的间隙,便于割裂与围歼。所以决定,仅以少量兵力和地方武装钳制其余5路进攻之敌,集中主力9个旅对付敌整编第3师两个旅,这样在兵力对比上,我军就形成了4倍于敌的优势。战役方案初步决定以后,刘邓将这一方案上报给了党中央。8月29日,毛主席亲自回电批准了刘邓的作战方案,并电示:“俟敌三师(即整编第三师)两旅进至适当位置后,集中全力歼其一旅,尔后再歼其一旅!该师系中央军,如能歼灭影响必大。”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国民党整编第3师。此师全部为美械装备,全师1.7万官兵,系蒋介石嫡系中央军,曾有远征缅甸的经验。师长赵锡田曾夸耀说:“整三师还从未遇到过对手。”赵锡田是黄埔四期毕业的“天子门生”,又仗着身为陆军总司令的舅舅顾祝同作后台,平时骄横跋扈,目中无人。针对此人性格狂妄的特点,我军采取了诱敌深入、各个消灭的办法,主动放弃了一些城镇,沿途只以小股部队进行阻击,以迷惑敌人。所以当整编第3师发起进攻时,因受到刘伯承和邓小平的特别“关照”,第3师基本没有受到顽强的抵抗,很顺利地就占领了几个城镇。面对节节胜利,赵锡田更加得意忘形,甚至狂妄至极地叫嚣:“刘伯承已溃不成军了,我用不了两个礼拜就可占领整个冀鲁豫,把刘伯承、邓小平赶上太行山去!”当他的上司刘峙通过无线电用密语问他:“你要不要飞机配合你的进攻?”赵锡田干脆直接用明语回答:“飞机不需要了,就凭我这点装备,共军已经不堪一击,我这一万多雄兵,对付刘邓五万溃军绰绰有余。”刘峙听到他的讲话非常吃惊:“你为什么不讲密语?”赵锡田不屑一顾:“不要紧,刘邓马上就要消灭了,用不用密语已经无所谓了。”

  我军在定陶战役中共投入四个纵队,其中担任主攻部队的就是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六纵司令员的王近山。王近山因打仗勇猛不要命,人送绰号“王疯子”。据老一辈将军讲,王近山指挥作战时,上级必需预先给他派上六七位警卫员贴身跟随,否则身为指挥官的他,肯定会冲到敌人阵地上去。如果警卫员敢阻拦,他又踢又踹,人少了根本按不住。有关王近山“发疯”的事迹很多,他打仗打红眼时,敢搂着敌人同滚山崖(后来敌人当场摔死了,他幸免于难)。攻城受阻时,他敢扛个梯子亲自攀城。而且这个人还敢打不经请示的战斗,早在1942年抗日时期,王近山便在不经请示的情况下,擅自干掉一个日本观摩团。毛泽东曾经说过:“一二九师有个‘王疯子’,敢打没有命令的仗,很好!”在二野,每当刘伯承、邓小平遇到大仗、恶仗、硬仗,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王近山。建国后,邓小平曾深有感触地说:“二野在解放战争中谁的功劳大?是王近山同志,许多艰苦战斗最后是王近山同志去完成的(前几年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亮剑》主人公李云龙的原型,最被公众认可的,就是这位王近山)。”  

  但此次战役,双方实力确实悬殊较大,所以在刘邓召开的各纵队首长参加的作战会议上,各纵队“头头”们面面相觑,很长一段时间都一言不发。其实在场的每位纵队指挥员个个身经百战,均以骁勇善战闻名。他们不是怯战,只是觉得这场战役确实太凶险。每位指战员都非常清楚,我军4个纵队加起来还不足5万人,在敌30余万大军的钳形攻势中虎口拔牙,万一失手,很可能会造成整个中原战局满盘皆输的恶局。关键之时,邓小平政委说道:“如果打不好这一仗,歼灭不了整三师,等后面敌人近三十万大军赶来,我们轻者要失去鲁西南,后退三百里,不得不背起背包回太行山打游击了……”果然请将不如激将,六纵司令员王近山猛地站起来,慷慨激昂地说:“一号(刘伯承)、二号(邓小平),把这个任务交给我王近山吧!不管牺牲多大,我纵坚决打下大杨湖。打剩下一个旅,我去当旅长;打剩下一个团,我去当团长;打剩下一个连,我去当连长;全纵队打光了,我们也对得起党!对得起哺育我们的晋冀鲁豫父老乡亲!”王近山的主动请缨,让刘邓首长不禁大为高兴,当即表扬了王近山勇挑重担的高度责任感,同意六纵担任此次战役的主攻部队。同时命令陈锡联司令员指挥三纵围歼倪寨的敌人,杨勇司令员指挥七纵围歼方车王的敌人,陈再道司令员指挥二纵在外围阻击来援之敌。

  赵锡田的上司刘峙深知刘伯承的军事才能,对赵锡田的乐观仍是不敢相信。但急于打败刘邓的蒋介石对此却深信不疑,他特地从庐山发来嘉奖令,并令刘峙和国民党军陆军副总司令从郑州赶到前线视察和慰劳有功人员。经过现场视察,刘峙对赵锡田宣称的事实居然也信以为真。求功心切的他,临时改变部署,将原计划的整编第3师和整编第47师会攻定陶,改为整编第47师单攻定陶,整编第3师单攻菏泽。刘峙这个“英明”部署,使两个师的间隔距离越来越大,可以说,他是在非常默契地配合我军准备逐个消灭敌人的战役计划。

  (报送单位:定陶县政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