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市县 > 菏泽市

史海拾贝丨记全军著名战斗英雄王克勤烈士

发布日期: 2022-07-20 

  他经过了两种新旧军队的对比,深切体会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才是人民的军队,是为民族解放、为劳苦大众而战的军队。他创立的“三大互助”运动让革命战士亲如一家,让散落的星星之火燃成摧敌的烈焰,成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一面光荣的旗帜。

  ——摘自电视纪录片《精兵劲旅,血胆忠诚》

  王克勤1920年出生于安徽省阜阳县王东店村(今安徽省颍上县六十铺镇高菜园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中有父母和一个弟弟,父亲王晓平字永和,一家人靠租种地主的三亩薄田度日,生活十分艰难。后来,父亲因地租太高同地主吵了几句,竟被打成重伤。王克勤13岁时,父亲含恨去世。自此,母子三人只好靠乞讨度日。1939年7月,19岁的王克勤被保长绳捆索绑抓去当了壮丁。他思念母亲和弟弟,曾三次逃跑三次被抓回,每次都遭到毒打。后来,母亲和弟弟在外出要饭时下落不明。

  王克勤在国民党部队饱受欺辱,终于在1945年10月的邯郸战役中被解放,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不过,刚加入解放军队伍时,王克勤像大多数新解放战士一样,认为国民党背后有强大的美国人帮助,无论是武器还是财力,我军都应该与其无法抗衡。但令他奇怪的是,国共战争中,我军却偏偏能屡战屡胜,这对王克勤来说确实是一个天大的谜。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体验,王克勤切实感受到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军队:国民党军队等级森严,当官的可以随意殴打士兵;而解放军官兵平等,气氛民主。对王克勤思想触动更大的是,解放军和国民党部队不同的是,这是一支为人民、为劳苦大众打天下的部队。思想转变过来以后,他迅速成长为具有高度政治觉悟、英勇善战的优秀战士,并于1946年9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王克勤不但枪法好,而且军事技术相当过硬。据其生前战友所述,王克勤有一手绝活,即便让人用毛巾蒙上双眼,仍然可以将任何一种类型的机枪迅速拆卸安装起来,而且分毫不差,号称全军的“机枪神手”。机枪在现代战争作战中曾以无与伦比的杀伤力闻名战场,所谓的“机枪点名”挨个倒,便是这个意思。王克勤正是凭借过硬的军事技术、勇敢作战的精神,一挺机关枪曾歼敌232名,俘敌14名,因战绩显著,先后9次立功,被评为“一级杀敌英雄”。

  王克勤的名字能响彻全军,除了军事素质过硬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创造出的“三大互助”。解放战争初期,我军士兵力量主要来源于农民和从国民党部队里解放过来的战士。由于当时战斗频繁,新战士到部队不几天就要参加战斗,甚至头天来,第二天就得行军打仗。因此,如何在战争年代里做好战士的思想工作,带好新战士,如何使他们尽快形成战斗力,是我军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王克勤在多年的战斗生涯中,结合自己的实践,创造性地开展了思想互助、技术互助、生活互助的“三大互助”活动。“三大互助”起初只是在小范围内传播,但不久之后,它强悍的战斗力便得到了检阅和考验。1946年10月份,在山东徐庄的一次战斗中,敌人向不足30户的小村庄发射了2500多枚炮弹。王克勤同志奉命进行阵地防御,他指挥全班战士相互掩护,利用地形、地物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此战共消灭123名敌人,而王克勤班竟无一人伤亡,圆满完成任务。战后,全班荣立集体一等功,王克勤也因此战斗被提升为排长,3人被评为战斗英雄,其中一个是被人叫做“少爷兵”的新战士白志学(该战士一共打死了30名敌人,还冒着炮火冲进炸塌房里,抢救出一位老太太,受到表彰)。白志学含着热泪说:“都是我们班长好!我刚上阵,连工事都不会挖,是班长手把手教的,我放头一枪,连枪栓都拉不开,也是班长手把着手教的……”。

  “三大互助”受到了刘伯承和邓小平首长的高度赞扬。他们认为,王克勤班开展的团结互助活动,是适应战斗需要和部队情况应运而生的一个典型,是广大战士高度的政治觉悟与革命精神结合的产物,对巩固和提高部队的战斗力有极大的意义。后来,邓小平又亲自总结开展王克勤运动的经验。1946年12月,党中央机关报延安《解放日报》为此发表了题为《普遍开展王克勤运动》的社论。社论指出:“王克勤同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创造了新的光荣的范例。”“他从一个蒋介石手下的愚昧奴隶,转而与广大人民相结合,很快地变成一员智勇全备的人民战士。他接受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高度地发扬了阶级友爱,互助互学,巩固官兵团结与军民团结。加强战斗力,很有效地消灭敌人。晋冀鲁豫部队现在开展‘王克勤运动’,借以进一步提高部队战斗力与瓦解敌人,是有极其重要意义的。我们希望全体解放区的军民都能按照自己的当前条件,选择自己的典型,来普遍有力地推动这个运动。”此后,在全军掀起向王克勤学习的高潮,王克勤随之成为了人民解放军的一面光辉旗帜。

  1947年6月30日夜,王克勤所在的部队暨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第一、二、三、六4个纵队,12万大军,进行战略反攻,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队苦心经营3个月,号称可抵“四十万大军”的黄河防线。晋冀鲁豫野战军渡河作战胜利,使国民党最高军事当局极度震惊,蒋介石匆忙飞抵开封,调集重兵分东西两路钳击我军主力,妄图将刘邓大军围歼于黄河、运河的三角地带,或将我军逐回黄河以北地区,确保陇海路及徐州、开封两大军事基地的安全。

  针对蒋介石的这一攻势,晋冀鲁豫野战军制订了“攻其一点(郓城),诱敌来援,啃其一边(定陶),各个击破”的战术方针,决定首先歼灭郓城、定陶、曹县之敌,啃掉蒋军之西路,尔后集中兵力于运动中歼灭国民党军王敬久集团。定陶能否成功啃下,关系到战役的全局。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后,在一纵包围郓城的同时,六纵于7月5日拂晓突然包围了定陶城。受领此次作战任务的是六纵的第十六旅和第十八旅,十八旅五十二团在接受任务后,决定由一营一连担任攻城突击连。方案确定下来后,一连的三个排都争着担任突击排。当时,闻名全军的战斗英雄、一排长王克勤正在发高烧,已有两天没有吃饭。党支部决定让他留守,他便跑到营部和上级领导死磨硬泡,直到营部同意他参加战斗,并将突击任务交给他们排为止。

  事实上,六纵全体官兵对定陶这个千年古城感触颇深,因为仅仅在一年之前,六纵曾经在著名的定陶战役中担任主攻任务。定陶战役的胜利,在我国近代军事史上意义非凡:它不仅是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内线的第一仗,最为重要的是,此次战役打垮了国民党大规模钳形攻势的西路“钳头”,粉碎了国民党军钳击解放军的计划,严重打击了国民党军全面进攻的疯狂气焰,提高了晋冀鲁豫解放区党政军民战胜国民党军进攻的胜利信心。同时,此战也使六纵声名大振,被晋冀鲁豫野战军尊称为“铁六纵”。担任此次作战任务的六纵第十八旅长肖永银同志多年以后撰写了一篇回忆录《旗开得胜的第一仗——忆定陶战斗》。文中写道,他在接受任务后,不无诙谐地对时任十六旅政委李震同志说:“我们真有福气啊!年年都啃‘桃’(陶)。”

  王克勤争得担任突击排任务以后,在总攻命令还没下达之前,便带领全排战士预先进入了阵地。他们每人提着满满一筐手榴弹,顺着交通沟,冒着“嗖”“嗖”的子弹,运动到城北关外五十米开外的地方,在预先挖好的交通堑壕里隐伏起来。定陶北门墙高门坚,是敌人的主阵地,敌人在城门两侧修筑了层层暗堡,四周都埋有地雷,火力配合很强。当我军包围定陶城后,敌人也意识到了此次如果不拼命,很可能将见不到明天的太阳。于是敌人拼命向我军掩体开枪,枪弹如暴雨般泼过来,到处都闪耀着火光,空气中弥漫着浓密的硝烟,弹片呼啸,尘土飞扬。王克勤在堑壕里带领全排战士,仔细观察敌人火力射击点,不断抓住目标进行试射。所有的人都在等待着发起总攻的信号。

  1947年7月10日19时整,攻城的战斗终于打响。随着三发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炮兵部队依托护城河堤有利地形,几十门大炮开始对北门轰击,猛烈的炮火瞬间将定陶北门城门摧垮,城墙也被打了一个大缺口。王克勤知道等我军炮火过后,他所率领的突击排马上将要展开攻城行动,他当即夺过一位新战士的手榴弹筐,并对这位新战士说:“拿来,我帮你,准备冲!”随着攻城信号弹划破夜空,王克勤大喊:“冲啊!”然后一跃冲出堑壕。一排所有战士在他的带领下,冒着呼啸的子弹,跨过护城河,迅速冲到城墙的缺口处。敌人也不是傻瓜,他们借助流弹的闪光,发现我军在城墙下正要采取登城的准备,连忙把机枪的枪口压低向王克勤等疯狂扫射。但身经百战的王克勤早已观察到敌人的枪口在城墙之上,无法向下垂直射击,于是命令全排战士全部隐蔽在城墙之下一个敌人射击的死角处,并且命令:“机枪,对着打!”当我军的机枪猛烈向上射击时,子弹打得城楼上到处都是砖土飞扬,王克勤顺势又向上投了几颗手榴弹,敌人的机枪顿时“哑巴”了。攻城最佳时机已到,王克勤向战士们喊道:“架云梯!”副班长立即冒着浓烟把云梯竖在缺口上。但就在此时,城头上的砖头铺天盖地地塌了下来。王克勤知道攻城耽搁一分一秒都会影响到整个作战计划,在这关键时刻,他毫不犹豫地冒着砖块和尘土冲上了云梯。令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当王克勤刚登到云梯第三层时,一发炮弹正好落在云梯旁边。随着巨大的爆炸声,霎时火光四起,烟团腾空,王克勤从云梯上倒了下来。

  当战友们扶起王克勤时,发现热血正从他右肋下喷涌而出。就在副班长要给他包扎伤口时,从昏迷中醒过来的王克勤忍着剧痛把他推开,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对同志们说:“不要管我,冲!冲!……”所有的战士此时已经被怒火点燃,在愤怒的呐喊声和枪声中,我军迅速登上了城楼,打退了城墙上敌人的反扑,巩固了突破口。按照原计划,突击排登城成功后,便要马上向大部队发出信号。此时,同志们突然意识到,信号枪还在排长王克勤手里。正在大家万分着急之时,突然两颗信号弹从城脚下冉冉升起。原来,王克勤在受伤后,由于失血过多,他几欲昏迷,但他死活也不肯让战友将他背下战场,一直在忍受着剧痛指挥攻城,直到亲眼看到突击排占领了城楼,才艰难地举起信号枪,朝天扣动了扳机……

  大部队越过壕沟,炸开了城门,摧毁了四门的核心工事,同时把敌人分割包围。战斗至第二日凌晨一时,我军将驻守定陶的敌军一五三旅彻底消灭。红旗在定陶上空迎风飘扬,定陶解放了!但年仅二十七岁的英雄王克勤却因伤势过重,不幸牺牲在护送医院的途中。

  王克勤英勇牺牲的消息很快上报到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刘、邓等首长闻讯后十分悲痛,刘伯承司令员更是捶着桌子喊道:“蒋介石一个旅也换不来我一个王克勤!”司令员的意思十分明了,定陶之战虽然消灭敌人一个旅,然而却倒下我一个全军的“旗手”,可惜啊!司令员拿来纸、笔,亲自撰写了一份唁电,以他和邓小平两人的名义,拍发到6纵司令部。

  1947年7月18日,定陶人民和全旅指战员在定陶北门隆重召开王克勤烈士追悼大会。肖永银旅长宣读了刘伯承和邓小平的唁电,电文全文如下:我们以极悲痛的心情悼唁本军著名英雄王克勤同志,悼唁我们一切为人民事业而牺牲的烈士们。王克勤同志一年来建立了很多战功,树立起战斗与训练、技术与勇敢结合的为我全军所学习的新的进步的范例。我们对于他这种为人民立功不顾一切奋勇杀敌的牺牲精神和高尚品质,表示无限的崇敬。为了永远纪念王克勤同志,决定王克勤所在的排永远保持王克勤排的光荣称号。号召全军学习王克勤同志,并为继续开展王克勤运动而奋斗,直到歼灭全部敌人。王克勤同志及一切烈士们永垂不朽!

  细读刘伯承和邓小平这封唁电,读者一定会发现,在我军军史上,野战军的军、政两名最高首长为一名排长军官的牺牲而亲笔撰写唁电,并一连用了“极其悲痛、无限崇敬、永垂不朽”等多个非常极致的词语,可以说是非常罕见的。为永远纪念这位无产阶级的不朽战士,定陶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定陶北门改名为“克勤门”,用以教育后代,缅怀这位为解放定陶而牺牲的英雄。王克勤的牺牲在晋冀鲁豫边区人民中也引起重大反响,新华社播发了王克勤牺牲的消息后,延安军民也相继组织了一系列悼念活动。《解放日报》专门刊登了李直作词、铁民作曲的悼念歌曲《展开王克勤运动》,歌曲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广大解放区军民中广泛传唱。

  王克勤牺牲后,被安葬在定陶烈士陵园。几十年来,每到清明节之际,定陶群众都会自发到烈士墓地向这位英雄敬献花圈、鲜花,以此感谢他对解放定陶作出的巨大贡献。在上个世纪,时任兰州军区司令员杜义德同志(王克勤生前的二野六纵政治委员),时任武汉军区司令员肖永银同志(王克勤生前所在旅旅长)均亲自到定陶县烈士陵园悼念他的部下王克勤,缅怀他在人民解放战争中所作出的卓越功勋。

  2002年3月25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首都各大报纸,均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江泽民同志为解放战争时期全军著名战斗英雄、爱兵模范王克勤生前所在连的题词:尊干爱兵,团结奋进。而王克勤生前所在连队,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每次集合点名时,总是第一个喊响王克勤的名字,然后全连所有战士齐声答“到”,表示王克勤永远活在他们行列中。这个连队始终保持和发扬王克勤同志所创造的“三大互助”精神,1990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尊干爱兵模范连”荣誉称号。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评选活动中,王克勤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王志刚  王建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