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 > 馆员论坛 > 胡长青

《诗经》中的花草与爱情

发布日期: 2022-05-05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有人说。不对,不是总集是选集,其实是错误地理解了总的意思,总不是全部的意思,是汇总的意思。《說文解字》卷十三糸部:“總,聚束也。”就是说把很多首诗收集到一起,编辑在一起。

  《诗经》有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时代从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以爱情为题材的婚恋诗共计有77篇,其中风诗有71篇,占全部风诗160篇的48%,占《诗经》总篇数的25%左右,此外雅诗有6篇。婚恋诗包括恋爱诗和婚姻诗两部分,反映了先秦时期的许多婚恋习俗。

  一部《诗经》,最惹人注目的就是“爱”的篇章,主要是因为最早最淳朴最真挚也最鲜活,人生的第一次总是印象深刻,我们第一次欣赏领略上古时期的爱情也是这样。古代的生活环境虽然与今天有很大的不同,但人类的美好感情是跨越古今的。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受到直接影响的代不乏人。比如明代汤显祖《牡丹亭》中的女主角——美丽温婉的杜丽娘,就是读出了《关雎》一诗的缠绵爱意,才成就了一番“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爱情,“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牡丹亭》刊行的那一年,是明万历四十五年,即公元1617年,扬州女孩冯小青出生,长得美丽聪慧,十岁时遇老尼,口授《心经》,一过成诵。尼曰:“此女早慧命薄,愿乞作弟子;倘若不忍割舍,万勿让她读书识字,也许还可有三十年的阳寿。”小青的妈妈也是大家闺秀,舍不得女儿离开,也不忍心让她做文盲,小青不但“识字”,而且好读书、工诗文、解音律、善弈棋;十六岁嫁给杭州富二代冯通做妾,婚后不容于正室,被远置孤山佛舍,两年后即郁郁而终。临终之前,一天傍晚,风雨潇潇,梵钟初动,四顾悄然,乃于书卷中捡出一帙《牡丹亭》,挑灯细玩。及读至“寻梦”“冥会”几折,不觉低首沉吟,废卷而叹曰:“我只道感春兴怨,只一小青。岂知痴情绮债,先有一个丽娘。然梦而死,死而生,一意缠绵,三年冰骨,而竟得梦中之人作偶。梅耶柳耶,岂今世果有其人耶!”说罢,潸然泪下,赋成一绝云:

  冷雨幽窗不可聆,挑灯闲看《牡丹亭》。

  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小青本来有遗诗一卷,被老大给烧了,流传的十二首诗词中,这一首最脍炙人口。

  《诗经》实际上是古代青年男女的爱情圣经。其中欧宝体育APP下载_欧宝体育平台-在线官网:男女爱情的诗篇最为生动美好,也朗朗上口,易于传诵。大观园里的贾宝玉那么怜香惜玉,他学《诗经》只学了言情的《国风》,也许会有很大关系。我们选读其中的几篇,来感受一下。

  《诗经》中与恋爱有关的代表性作品有《周南·汉广》《邶风·静女》《卫风·木瓜》《秦风·蒹葭》等。它们是《诗经》中最精华的部分,体现了当时青年男女的自由恋爱生活。先秦时期的男女爱情并不像后来理解的那样保守,比如三从四德,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比如男女授受不亲,因此孟子与淳于髡发生过一场争论: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孟子曰:“礼也。”

  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

  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先秦时期有很开放的一面,《周礼·媒氏》曰:“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有狐》诗序说:“会男女之无夫家者,所以育人民也。”约会的场所很多,《墨子·明鬼》载:“燕之有祖,当齐之社稷,宋之有桑林,楚之有云梦也,此男女之所属而观也。”另外户外也是很自由放松的场所,河边、林下、城角等,《汉书·地理志下》:“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所以我们读《诗经》,不能用现代或者后人的眼光去看,而应该尽量还原到《诗经》的时代,不能随意地演绎引申。

  《诗经》中的恋爱诗大致有四个方面的主题:

  一、赠物定情。这在风诗中有充分的反映。比如《卫风·木瓜》《郑风·溱洧》等。《木瓜》是一首绝妙的男女馈赠定情的典型小诗。年轻的姑娘把馨香的木瓜、木桃、木李献给意中人,年轻的小伙子郑重且高价地回赠“琼琚”“琼瑶”“琼玖”,且说“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彼此交换信物私定终身。世人常说“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其实相识相爱的美好情感,情人间的珍重感激,远远超过玉石的价值。《溱洧》则是赠之以芍药,似乎更符合现代审美标准和风尚习俗。

  二、幽会密约。异性间爱悦钟情,自然导致幽会。或进一步了解,或倾吐真情,或密切感情。《邶风·静女》是全部恋爱诗中状描幽会、密约情景最完整的一首诗:人物、地点、过程尽含其中。文静而秀美的少女,在城角处等待男主人公。少女故意躲避起来,急得男子“搔首踟蹰”——挠着头,走来转去,显现出男子对所爱者的痴迷状态。

  三、邂逅相遇。生活中不期而会、一见钟情之事屡见不鲜,而将之酝酿成诗则为周人所首创,《郑风·野有蔓草》就是例证。诗中写到:“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清人方玉润在评说《唐风·绸缪》时指出:“此诗只描摹男女初遇,神情逼真,自是绝作,不可废也。”

  四、思慕求爱。《魏风·汾沮洳》就是一首“女子思慕男子诗”,诗中描写汾水河边的低洼地上,有位采摘野菜的姑娘正在思慕她的意中人。在她看来,“彼其之子”是个“美无度”极其英俊的人;仪表“美如英”,品格“美如玉”,“殊异乎公族”,则是她爱慕思念的原因。诗歌造语虽轻淡,但所呈现的情思却非常深邃、隽永。类似的篇什还有《秦风·蒹葭》等。

  我们具体来看看最为打动人的诗句,体会一下人类美好的感情。

  《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后来著名作家琼瑶有一部名作《在水一方》,也是爱情题材的小说,把这首诗改写了一下,成为名曲,红遍大江南北。

  绿草苍苍 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

  我愿逆流而上 依偎在她身旁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方向

  却见依稀仿佛 她在水的中央

  绿草萋萋 白雾迷离

  有位佳人 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 与她轻言细语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曲折无已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踪迹

  却见仿佛依稀 她在水中伫立

  绿草苍苍 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

  起句描写了芦苇,晚秋的芦苇叶子苍翠,吐出硕大的白色穗头,是河边很动人的风景。不但可以入诗,而且也可以入画。《诗经》有三种艺术手法,称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诗。风、雅、颂是诗体的分类,赋、比、兴是写作的技巧。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使用了兴的手法。什么是兴?朱熹解释得很好: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先说芦苇,再引出一位美人。这种手法为后来所常用,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到今天还在使用,突出的是“花儿”民歌,如“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接下来的诗句,基本采用了赋的手法,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也就是记叙。讲述了思慕那位美人的感情经历,可望不可即的惆怅、忧伤。

  赋也包括铺排夸饰,如《齐风·硕人》写齐庄公的女儿、卫庄公的夫人庄姜,“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以众多的比喻来排比铺陈,叙述庄姜的容貌之美、仪态之美、风姿之美。比就是比喻,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较好理解。对庄姜的赞美也是比喻。

  《诗经》中花草作为爱情信物的诗句还有很多,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这首爱情诗有两个花草信物,一是彤管,一是荑,就是茅草。有人说彤管是红管的笔,有人说是指涂了红颜色的管状乐器。还有一种说法是类似于荑一类的植物。我比较赞同这种说法,也就是田野的芦草根部,春天万物萌发,芦草新生的根部呈浅红色且含鲜嫩清甜的汁水,不仅颜色鲜亮,还可以嚼食,属于初春的美味。古代食物匮乏,没有反季节种植的方法和技术,彤管就是大自然馈赠的生物甜品。那是什么滋味?是初恋的滋味,新鲜、清爽、甘甜,略带生涩。芦草与茅草很相似,《本草图经》谓:“芦根,旧不载所出州土,今在上有之。生下湿陂泽中。其状都似竹而叶抱茎生,无枝。花白作穗,若茅花。根亦若竹根而节疏。” 民间经常用新鲜的芦根煮水喝,《本草纲目》说其药用价值是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所以诗人把它与茅草类比使用。初生的白茅草在古代有象征婚姻的意思。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暮春三月,为什么称为桃月?桃树是先开花后吐叶,此时桃花灿若朝霞,一片烂漫,像燃烧跳动的火焰,王维说“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范成大说“花燃山色里”,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桃花也是如此。正因为《桃夭》一篇,千百年来,古人就把桃花与爱情、婚姻结合在了一起,桃花成为了爱情的象征,唐代有了人面桃花的故事。大家称人有所属或被异性欣赏为走桃花运,就是因为桃花能给人带来爱情的机遇,有了桃花的祝福,相信你会很快拥有你自己的爱情。

  唐代有位叫崔护的年轻书生进京赴考,他是博陵人,博陵治所在今天河北安平县,当时下辖饶阳、安平、深泽、安国四县,是我的老乡,享年74岁,算是高寿了。他到长安的时候,正是清明佳节,便去长安城南郊著名风景区樊川春游。一路走得口渴了,“寻春独行,酒渴求饮”,便来到一家农舍叩门借水,一位美丽少女端了一杯水来,打开门,让他进去坐下。她一个人靠着小桃树静静地立在那里,对客人有着极为深厚的情意。她姿色艳丽,神态妩媚,极有风韵。崔护用话引逗她,只是默默不语。两人相互注视了许久,崔护起身告辞。送到门口后,她似有不胜惜别之情地默默回到屋里,崔护也不往地顾盼,然后怅然而归。到了第二年清明节,忽然思念起她来,思念之情无法控制,于是直奔城南去找她。到那里一看,门庭庄园一如既往,但是大门已上了锁。崔护便在左边一扇门上题诗道: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过了几天,他又来到城南,去寻找那位女子。听到门内有哭的声音,扣门询问时,有位老父走出来说:“你不是崔护吗?”答道:“正是。”老父又哭着说:“是您杀了我的女儿。”崔护又惊又怕,不知该怎样回答。老父说:“我女儿已经成年,知书达理,尚未嫁人。自从去年以来,经常神情恍惚若有所失。那天陪她出去散心,回家时,见在左边门扇上有题字,读完之后,进门她便病了,于是绝食数日便死了。我老了,只有这么个女儿,迟迟不嫁的原因,就是想找个可靠的君子,借以寄托我的终身。如今她竟不幸去世。这不是您害死她的吗?”崔护也十分悲痛,请求进去一哭亡灵。死者仍安然躺在床上,崔护抬起她的头让其枕着自己的腿,哭着祷告道:“我来了,我在这里……”不一会儿,少女睁开了眼睛,复活了。老父大为惊喜,便将女儿许给了崔护。这个故事见于《本事诗》《太平广记》。

  樊川、杜曲和桃溪堡都是长安的地名,位于长安南郊。早在盛唐长安就有春游的风俗,每到春光烂漫时节这一代都游人如织,因游春踏青两情相悦、暗许终身的故事应该很多。唐代韦庄的《思帝乡·春日游》:“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可以为证。

  才子佳人,千古风流。古代的月老祠往往有这样一副名联:“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崔护的这段动人的爱情故事,让桃花成了爱情的见证。

  美艳的桃花时常与美人联系在一起。传说唐明皇和杨贵妃都喜爱桃花,禁苑中种桃花千株,每到桃花盛开,他们会于桃园时,皇上都要摘枝桃花插于贵妃头上,说“此花最能助娇态”。下到百姓上至帝王的审美意愿基本是一致的。

  在韵人茶舍讲座,当然离不开茶。《诗经》中没有直接出现茶字,但有七篇九处提到了荼。《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意思是人人都说荼苦,我觉得却像荠菜那样甘甜。毛传认为“荼,苦菜也”。但也有一种说法,认为荼就是茶。《尔雅·释木》:“槚,苦荼也。”郭璞注:“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作羹饮。”《说文解字》:苦荼也。徐铉注:此即今之茶字。《野客丛书》也说:世谓古之荼卽今之茶,不知荼有数种,惟荼槚之荼卽今之茶也。清代席世昌考证:《九经》无茶字,或疑古时无茶……非真无茶,乃用荼以为茶也。不独《九经》无茶字,《班马字类》中根本无茶字。至唐始妄减荼字一画,以为茶字,而荼之读音亦变。……唐陆羽著《茶经》,虽用茶字,然唐岱岳观王圆题名碑,犹两见荼字,足见唐人尚未全用茶字。在唐代之前“荼”和“茶”是可以通用的。

  唐陆羽《茶经》:“其名:一曰茶,二曰槚(jiǎ),三曰蔎(shè),四曰茗,五曰荈(chuǎn)。”也就是说茶有五个名字。而茶的产生,《茶经》又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认为是神农时期。《神农本草》有云:“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神农死后,传说葬在茶陵,即今天的湖南东部境内,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以茶命名的行政县,《衡州图经》有云:“荼陵者,所谓山谷生茶茗也。”茶是产生在南方包括西南等温暖湿润的广大地区。扬雄《方言》:“蜀西南人谓茶曰蔎”。三国时期魏国人张揖《广雅》:“荆巴间采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桔子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晋代常璩(qú)撰写的《华阳国志·巴志》中有这样一段。说“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牲具六畜。桑、蚕、麻、苎(住音),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皆纳贡之。”

  茶叶发现后,最初古人直接含嚼茶树鲜叶,汲取茶汁,在咀嚼中感受到茶叶的芬芳、清口、收敛、提神……久而久之,茶的含嚼成为人们的一种嗜好,开始利用茶的药用价值。后来进行煮食,有点像我们现在的做蔬菜汤。

  《谷风》是一首弃妇诗,毛传说:“《谷风》,刺夫妇失道也。卫人化其上,淫于新昏而弃其旧室,夫妇离绝,国俗伤败焉。”朱熹也说:“妇人为夫所弃,故作此诗,以叙其悲怨之情。”作为一个社会问题,丈夫因境遇变化或用情不专而遗弃结发之妻,在《诗经》这部汉族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中已多有反映,《卫风·氓》是一篇,《邶风·谷风》又是一篇。

  其实这位女子的丈夫原来也是贫穷的农民,只是由于婚后两人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妻子的辛劳操持,才使日子慢慢好过了起来。但是这种生活状况的改善,反倒成了丈夫遗弃她的原因。生活最困难的时候,要相互扶持,才勉强可以生存下去。生活物质的提高,往往伴随着自己欲望的无限放大。夫妻很多不能共患难,也有很多共患难不能共富贵的,贵易交,富易妻,此乃人性的常态。所以古代的弃妇诗很多,形成了一个诗歌类别,可见古代离婚率也不低。

  如卓文君的《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xiè dié)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shāi shāi)!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当年与才子司马相如初相识之时,一曲《凤求凰》成为千古佳话。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日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于飞兮,使我沦亡。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班婕妤《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biāo)夺炎热。弃捐箧笥(qiè sì)中,恩情中道绝。

  汉朝乐府《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ɡé)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还有《孔雀东南飞》等,中学课本学过,就不用多说了。

  当然古代也有不少用情专一的男子,东汉的宋弘就是代表。刘秀当了皇帝后,姐姐湖阳公主新寡,整日闷闷不乐。刘秀问她喜欢谁,她说:“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他便亲自向宋弘提亲,“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还有唐代名将尉迟恭,《资治通鉴》记载:上又尝谓敬德曰:“朕欲以女妻卿,何如?”敬德叩头谢曰:“臣妻虽鄙陋,相与共贫贱久矣。臣虽不学,闻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所愿也。”上乃止。

  《诗经》中不但花草与爱情紧密相连,而且与婚姻也有极为紧密的另外一种关系,就是媒人。媒人在古代的别称很多,如红娘、月老、冰人、红叶、媒妁、保山,还有另外一词叫“作伐”或“伐柯”,就是出自《豳风·伐柯》: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古代有一种说法,认为男方的媒人称作媒,女方的媒人称作妁;据《说文解字》解释,所谓“媒”是谋合二姓之义,“妁”是斟酌二姓之义。

  中国古代婚姻成立有六道手续,叫“六礼”,也叫“六仪”,其具体内容见于《仪礼·士婚礼》,包括:

  1.纳采。即男家请媒人去女家提亲。

  2.问名。男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与生辰八字。

  3.纳吉。男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家,决定缔结姻缘。

  4.纳征,亦称“纳币”。男家给女家送聘礼。女方一旦接受聘礼,婚姻即告成立。

  5.请期。男方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家,求其同意。

  6.亲迎。即新郎亲自去女家迎娶。

  这中间,没有哪个环节能离开媒人,都是有一定的程序的,没有媒人在其中牵线怎么行?所以现在还流行给媒人送鞋子,以感谢其奔波劳累之苦。婚姻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礼记·昏义》说:“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者也,故君子重之。”即一是祭祀祖先;二是延续香火,使男方家族后继有人。因为媒人的介绍,媒妁之命加上父母之言,这件人生大事才能隆重圆满地完成。

  《诗经》里欧宝体育APP下载_欧宝体育平台-在线官网:爱情婚姻的诗常常写到对子孙满堂的祝福。多子多孙的热烈向往在《诗经》里比比皆是,《大雅·假乐》篇有“千禄百福,子孙千亿”的句子,典型地反映了“多子多福”的家庭伦理观。“硕人”的高大丰美在《诗经》里屡屡成为被歌颂、赞叹的对象,这是古人对生命、力量和生殖的崇拜所决定的,不是壮硕的女子很难满足那样热烈的生育期望。《诗经》里还有一首婚礼祝福曲,其所取的意象十分有趣,是繁衍能力极强的蝈蝈: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这首诗的主旨就是“宜尔子孙”!诗中有“诜诜”、“薨薨”等六组叠词,锤炼整齐,音韵铿锵。在远古,人口极度匮乏,种族随时面临灭绝危险,而且由于内外部的竞争,也急需扩大自身的人口规模,因而生殖就是社会的头等大事,“国之大事,惟祀与戎”,祭祀和战争,祭祀包括生殖。是生殖崇拜的仪式之一。那时候,具有卵生多籽特征的动植物常被当作崇拜对象,如鱼、葫芦、瓜、石榴、莲蓬、葡萄等等。由于螽斯这种昆虫繁殖力极强,年生两代或三代,传说一生可产99子。所以就把螽斯编进诗句,再三祝颂“宜尔子孙”。在古代中国的婚庆祝辞中常有“螽斯衍庆”的词句,就是从这首诗中提炼出来的。明清皇宫里专门有螽斯门,属西六宫,北与百子门相对,是供妃嫔祈祷生育儿女的场所。

  诗由心生,而爱情是人类最纯真的感情表露,也是最值得用诗歌来歌颂的。《诗经》中的爱情诗涉及爱情的苦辣酸甜:有写情侣欢快春游的《郑风·溱洧》,有写两情野合欢娱的《召南·野有死麕》,有写思念之情的《王风·采葛》,有写情侣闹别扭的《郑风·狡童》,有写意中人可遇不可求的《周南·汉广》,有写失恋苦涩的《召南·江有汜》,有写恋爱遭到家长干涉的《郑风·将仲子》等,广泛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快乐与挫折痛苦。

  《诗经》是中国文学的源头,成语有170个,文学意象和文学原型同样很多。今后如有时间,可以根据其中一个具体的点来进行梳理,打通古今,观其流变,体味文学长河汤汤不歇的音韵之美、草长莺飞的景色之美和逝者如斯的惆怅之美。

友情链接: